在陕西,元宵节的N种打开方式
2025-02-13 08:57:42来源:陕西日报编辑:吴明玲责编:王菲

  元宵节有哪些打开方式?在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三秦大地,百姓扭秧歌、打腰鼓、观皮影、唱秦腔、猜灯谜……丰富多彩的活动闹出节日的欢乐,也闹出对新年幸福生活的向往。

  秧歌舞出风土人情

  2月12日,在延安新区子长路中段,来自延安市宝塔区、安塞区、子长市等地的12支代表队、31个方阵齐聚一堂,以“花车巡游+秧歌展演”的形式进行过街表演。这场表演既有极富陕北特色的安塞腰鼓、洛川蹩鼓、木兰鼓、陕北秧歌、子长唢呐、黄陵抬鼓,又有兰州太平鼓、广东潮汕英歌舞,融合了南北民俗,为市民游客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当日,延安新区子长路中段人头攒动,热情的观众将表演场地围得水泄不通,其中有扶老携幼的一家人,也有结伴而行的年轻人,大家脸上洋溢着笑容。

  “过年就喜欢这热热闹闹的劲儿!”延安市民董洋说。

  10时,激昂的锣鼓声响起,秧歌表演拉开帷幕。率先登场的是宝塔区代表队,300余名秧歌演员表演了少年街舞、木兰鼓和枣园秧歌,再现了木兰出征时的场景,展现了陕北儿女的英雄气概。

  黄陵县代表队则充分展示了黄帝文化元素。开场,轩辕夔鼓方阵气势磅礴,鼓声如滚滚雷鸣。队中10岁的小演员杨泽瑞说:“最近我一直和小伙伴排练节目,虽然很辛苦,但我很开心。”

  秧歌表演从上午持续到下午,观众的欢呼声、掌声不断,大家沉浸在元宵节欢乐的氛围中。

  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个人高树丽作为特邀嘉宾观看了表演。她说:“今天的秧歌表演融入了一些新元素,可见编排者的用心。”

  在中国传媒大学读博的尼日利亚学生李思然说:“今天,我在延安看了一场热闹非凡的秧歌表演,很是震撼。我已经开始期待明年再来延安过年了。”

  汇演奉上文化大餐

  “这个变脸节目好精彩!”2月9日,在西安市临潼区大唐华清城广场,慕名前来看演出的群众李鸿忠捋着花白的胡须,直呼过瘾。

  当天,由临潼区总工会、区文旅局联合举办的“中国年·遇见临潼”工会文艺轻骑兵进景区文艺汇演在大唐华清城广场精彩上演。节目形式多样,既有传统艺术的传承,又有现代艺术的创新。开场节目《金蛇狂舞》节奏欢快,男声独唱《临潼最美家园》带观众领略临潼独特的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新疆舞蹈《萨玛舞》展现了新疆人民的热情,《大唐书简舞》以优美的舞姿演绎大唐故事,《太极功夫扇》刚柔并济,展现了中华武术的魅力……

  “临潼是我的家乡,我希望通过这首歌,让更多人了解临潼的美。”《临潼最美家园》的演唱者李志强说。

  “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精彩的演出,我很满足、很开心。”现场观众刘晓燕说,节目让她感受到浓浓的新春气息。

  川剧变脸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变脸艺人龙羽头戴翎子、身披彩袍,一个转身、一次挥手,脸谱瞬间变换,让人惊叹不已。随后的喷火表演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只见演员手持火把,扎稳马步,嘴里喷出液体,一条“火龙”随之出现,观众纷纷鼓掌叫好。

  “我带着孩子来看演出,希望他们感受艺术的魅力,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来自杭州的游客徐彭宁说,这场演出不仅为新春增添了喜庆氛围,也让更多人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艺轻骑兵进景区文艺汇演活动为游客提供了近距离接触传统艺术的机会,进一步丰富了景区的文旅体验。”临潼区总工会常务副主席王兵利表示,他们将继续深入乡村、社区,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景区热闹欢腾,社区也不遑多让。2月10日,西安市临潼区新丰街道庆山路社区文化活动广场人头攒动,十里八乡的群众早早赶来,期待着即将开场的文艺汇演。

  伴随着腰鼓《闹元宵》的节奏,新丰街道“大地欢歌迎新春、五谷丰登颂华年”主题文艺汇演拉开帷幕。传统民族舞《欢聚一堂》、悠扬的古筝演奏《云水禅心》、高亢激昂的秦腔《黑虎坐台》等节目让台下观众如痴如醉。

  “腰鼓表演节奏感特别强,看得我都想跟着跳起来。”家住庆山路社区的赵美丽兴奋地说。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文化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大家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迎接元宵佳节。”新丰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梅梅表示。

  非遗荟萃聚人气

  元宵节当天,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广场热闹非凡。在非遗展示区,华州皮影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赵百平耐心地为小朋友讲解。

  “我要积极用好非遗大集这一展示平台,让更多人认识皮影、爱上皮影。”赵百平说。

  2月8日至12日,渭南市举办2025正月里·新春文化大庙会,为市民带来精彩的文艺演出、非遗节目展演等活动。在此期间,非遗大集热闹开市,渭南市多个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集中亮相。

  “我们在现场共设置21个非遗摊位,展示蒲城糖人、澄城面花、合阳踅面等特色美食。”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主任田建说。

  今年春节,渭南市以“春到万家——黄河岸边过大年”为主题,开展正月里·新春文化大庙会、“非遗贺新春”民俗文化展示、“旅游迎春”文旅促销、“欢度新春”文旅惠民利民、“文博馆里过大年”展览展出等200余项文化活动,让群众尽享文化盛宴。

  渭南市各县(市、区)、各级公共文化场馆同步开展文化展示活动,进一步提升文旅产品供给能力,戏曲专场、非遗专场、相声演出、综艺专场好戏连台。

  2月11日,渭南市中心广场气氛热烈。当日,“黄河岸边过大年”临渭区第五届锣鼓大赛决赛在此举办。

  “各支队伍纷纷亮出绝活,既有传统曲目的精妙演绎,也有创新编排的精彩呈现,非常热闹。”市民杨燕说。

  在博物馆、图书馆,竞赛、通关、打卡等活动人气十足。“春节前后,我们举办‘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吸引群众参与拓福迎春、文物知识比拼、印章打卡等活动,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渭南市博物馆馆长祖亮说。

  在乡村,“村晚”作为春节文化活动的亮点之一,吸引了不少村民参与。潼关县“大地欢歌 冬暖万家”村晚、合阳县“金蛇献瑞 福耀古莘”村晚、白水县“回家的温暖”村晚等遍地开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唱出了幸福生活,舞出了新年精气神。

  老少欢聚一堂度佳节

  2月11日,平利县广佛镇广佛社区开展以“元宵佳节 传统之约”为主题的活动,老人、儿童和社区志愿者等欢聚一堂,气氛喜庆而温馨。

  “咚咚咚……”社区志愿者敲打着小鼓,姜关琴老人接过花,传给下一位老人。鼓声突然停住,现场一阵笑声,花落在了吴善英老人手中。社区志愿者凑近老人耳边说:“阿姨,您看灯笼下面挂有红色小牌子,您选一个猜灯谜。”

  老人选好后,志愿者再次凑到老人耳边说:“是什么看着无色,吃着无味?”

  大家嘀咕着猜答案。吴善英老人回答:“是水。”“答对了!”大家鼓起掌来。

  游戏结束,志愿者端来热腾腾的汤圆。“今天的汤圆有妈妈做的味道,谢谢叔叔阿姨。”小姑娘乔如意说。

  “春节短暂的团聚后,很多老人的子女外出务工。为了让留守老人、儿童不孤独,我们邀请他们一起过元宵节,感受社区大家庭的温暖。”社区党支部书记阮玉杰表示。

  (陕西日报记者 王婕妤 李子言 周恒宇 陈宏江 通讯员 王三合 吴永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