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中欧班列(西安)缘何能频频刷新纪录?
2025-03-13 10:49:43来源:新华网编辑:吴明玲责编:王菲

  走进位于西安浐灞国际港的西安国际港站,一列印有“中欧班列(西安)”标志的钢铁长龙缓缓启动,驶向远方。

  这里是全球中欧班列最密集的枢纽之一。2025年开年至今,西安国际港站多次刷新该站中欧班列日装车纪录,单日装车最高达1314车;2月28日,西安国际港站开行中欧班列24列,平均一小时就有一趟中欧班列发出或抵达,创该站单日到发中欧班列最高纪录。

记者手记:中欧班列(西安)缘何能频频刷新纪录?

这是位于西安浐灞国际港的西安国际港站。(受访者供图)

  记者采访发现,这支横贯欧亚的“钢铁驼队”频频跑出“加速度”背后,离不开陆海联动织密的全球物流网络、数字引擎带动的运输效率,以及多方向多通道带来的稳定增量。

  “过去货物从浙江到欧洲要走40多天海运,如今通过‘西安港+跨里海’线路,15天就能抵达,这有效解决了企业的仓储和运输时效等问题,我们合作的客户也从以往的15家增长到目前的43家。”西安克拉克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向南指着码头上堆积如山的集装箱感慨。

  这种“陆海内外联动”的模式,是中欧班列打破地理限制的关键。目前,西安国际港站已与青岛、宁波等沿海港口合作开通6条铁海联运班列,货物“一站式”转运至内陆枢纽,再通过18条国际干线辐射欧亚。2024年,跨里海班列将运输时效从23天压缩至11天,已基本实现“天天班”。

记者手记:中欧班列(西安)缘何能频频刷新纪录?

西安国际港站,一列中欧班列(西安)正在驶离。(受访者供图)

  在西安国际港站,记者还见证了3小时换装背后的“效率密码”。“以前每趟班列要带两厘米厚的纸质单据,口岸审核就得耗时三四天,现在数字化平台让中哈铁路、海关数据无缝衔接,集装箱‘即到即办’,智能调度系统自动匹配运力,3小时就能搞定!”中哈(西安)商贸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蒋昊辰举起手机,屏幕上实时跳动着集装箱的电子仓单、货物信息。

  这场“效率革命”直接带动企业货运量快速增长。西安普菲特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去年发往中亚的货柜从1200柜增长至4000柜,公司副总经理李想直言:“过去不敢接急单,现在客户今天下单,明天就能装箱。”

  数字化不仅让物流“跑得快”,更让成本“降得低”。中欧班列智能订舱平台将综合物流成本压缩20%,返程货物分拨站点增加后,企业运费再降10%。在西安国际港站的智能场站系统大屏上,每一列班列的装载进度、货物轨迹清晰可见。“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花钱”正在变成现实。

  “尽管国际市场风云变幻,但我们的班列从不会停摆。”西安铁路局西安铁路物流中心国际港营业室值班主任刘顺利说,“每周‘四去三回’的全程时刻表班列已常态化运行435列,这种稳定性源于中欧班列的多通道战略。”

  目前,向西,中欧班列跨里海线路避开传统通道拥堵;向南,在建的中吉乌铁路将打开南亚市场;向北,“西安—塔什干”快线将运输时间砍半。今年1月,首列西安至塔什干的“5日达”中欧班列鸣笛启程,货主惊喜地发现:“比空运慢不了几天,成本却只有空运的三分之一。”

  一列列班列宛如钢铁丝带,将我国与数十个欧亚国家紧密相连。但这条路的打通,远不止于铁轨和集装箱。

记者手记:中欧班列(西安)缘何能频频刷新纪录?

这是位于西安浐灞国际港的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受访者供图)

  “最初哈方担心中欧班列是‘过路经济’,如今却主动共建码头。”中哈(西安)商贸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杰说,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投运一年,为哈方带来超15万吨过境货物,中哈铁路联合制定的“一单制”标准成为沿线范本。

  设施联通的“硬实力”与规则互认的“软实力”双轮驱动,让“一带一路”从倡议落地为共赢生态。而更深层的“心联通”,藏在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中方员工与哈方伙伴的击掌庆祝中,也藏在波兰客户收到“中国造”机械时竖起的大拇指里。

  夜幕降临,又一列班列驶离西安国际港站。中欧班列的“加速度”,不仅刷新着运输纪录,更诠释着一个朴素真理:当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合作的纽带越系越紧,繁荣之路自然越走越宽。(记者张斌)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