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蝶变”满目新
2025-03-14 10:16:11来源:西安日报编辑:吴明玲责编:王菲

乡村“蝶变”满目新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50314095642

窑店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

乡村“蝶变”满目新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50314095657

食用菌示范基地工作人员直播卖赤松茸

  3月11日,西咸新区“家门口有了新变化”街镇媒体行活动走进窑店街道。城乡面貌焕新蝶变,都市农业发展壮大,乡村旅游业态丰富,群众增收渠道拓宽,社区服务贴心、养老服务多元……这些都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文旅“画笔”  绘就乡村美

  来到刘家沟村,仿佛瞬间穿越时空,古老的窑洞与秦汉文化元素交融,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该村充分挖掘“窑洞文化”和秦汉历史文化资源,将农文旅深度融合。四家特色民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村落中。

  不仅如此,去年刚刚建好的农副产品一条街也让人眼前一亮:农特产品坊里,既有刘家沟擀面皮、窑店松茸酱、老孙家酸梅汤,也有陕南木耳和陕北杂粮;茶舍、鲜榨果汁坊、农家老酸奶等小店文艺范儿十足,既能品尝美味,也能“歇歇脚”,享受乡村的古朴与惬意。

  刘家沟村年均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周边城市游客占比约70%,年营业额超1000万元。为了给游客带来更好的体验,村里积极与各方合作,打造了吃、住、行、游、娱、购一体化的乡村旅游综合体。

  “以前村子穷,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现在发展旅游,很多年轻人又回来了,村子越来越热闹。”刘家沟村党支部书记陈西告诉记者,当前,刘家沟村正持续推动基础设施和服务接待升级,为游客提供更舒心的乡村游体验,通过吸引更多游客消费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养老“港湾”  守护夕阳红

  走进窑店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们在房间休息,厨师正在备餐。“考虑到大部分老人行动不便,做好饭后,除了个别老人会来餐厅就餐,其余老人我们会送餐到房间。”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魏娟娟介绍,中心投资600余万元,为老年人提供16项专业服务,正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让老人享受更全面的照护。

  在秦苑六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老年人的生活更是丰富多彩。一楼教室里,老人们在合唱《茉莉花》;二楼活动区,老年旗袍模特队正练习走秀,“扭”出夕阳无限美。到了午饭时间,社区养老服务站的餐厅又热闹起来,菜品可口、价格亲民,为老人的就餐提供了便利。

  “我们定期开展各式活动,组织志愿者陪老人聊天、做游戏,贴心打造老年人‘家门口的活动室’,丰富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秦苑六路社区党支部书记苏湘渝表示,社区在平安建设、全龄友好社区建设等方面成果显著,将继续探索多元服务模式,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

  产业“引擎”  驱动乡村兴

  窑店街道食用菌示范基地的一座座大棚里,一朵朵赤松茸破土而出。“直播间的‘家人们’,可以为我们点点‘关注’,现在我给大家讲一讲赤松茸的种植过程……”两名工作人员正在直播带货。

  该基地负责人程雨介绍,基地2021年建成,赤松茸产量逐年攀升。基地还与多个平台建立合作,推出了多种食用菌产品。

  “鲜松茸、冻干松茸、松茸酱……这些产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程雨说,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街道新建的深加工生产厂房即将投用,“投产后预计能降低成本30%以上,还能为周边村民提供大量岗位。”

  来到三沐春风家庭农场,禽舍里,鸡、鹅在悠闲地“漫步”。大棚里,一颗颗或红色,或黄色的圣女果,晶莹剔透,鲜亮诱人,吸引了不少游客采摘。农场负责人李辉说:“我们给足有机肥让植株够‘壮’,让果树少生病、少用药。除了采摘体验,市民游客还可以在我们这里吃农家饭、休闲娱乐,亲子活动、研学旅行和休闲度假都很合适。”

  近年来,窑店街道多措并举推动现代农业增产增效:“小白杏”直播助农让本地特产走出乡村;“葡小淘”采摘活动受到西安、咸阳市民的追捧;毛王村睫毛手工制作让7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灵活就业……

  平安“网格”  织密和谐网

  “有问题,找老瑶!”在窑店街道,这句顺口溜深入人心。窑店街道平安驿站“老瑶说事”调解工作室2020年10月成立以来,依托街道“三级3+大调解”运行机制,已成功调解了多起棘手的矛盾纠纷。

  平安驿站负责人介绍,过去“老瑶”由5位乡贤担任,今年新加入了一名律师“老瑶”,调解工作更规范和专业。“专职人民调解队伍按照属地属人属事的原则,发挥着熟人、熟事、熟情的独特优势,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方法切实将社会群众矛盾及时有效化解,受到了群众的认可与好评。”

  此外,熙春园社区通过“网格+阵地建设”的创新模式,将文化活动融入治理体系中,提升治理效能,持续增强社区群众团结、友善、和谐的良好氛围。在“多网合一”工作思路引导下,将公安、综合执法、物业管理、消防等多个职能部门纳入网格,实现了党建网格和基础网格的无缝对接。社区网格员已累计处理各类事件984件,线上、线下办结率超96%。(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于忠虎 吕聪)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