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下站遗址出土的宽体玉环和玉箭镞(资料照片)。
宝鸡下站遗址出土的金龙(资料照片)。 本组照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3月16日,记者从宝鸡下站遗址联合考古队获悉:下站遗址新发现春秋中晚期祭祀坑。这表明在春秋时期,秦国已经形成了车马祭祀的传统。
下站遗址位于宝鸡市陈仓区磻溪镇下站村秦岭北麓渭河南岸的台塬之上。2020年,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市考古研究所、陈仓区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遗址进行了第一次考古发掘,确认下站遗址为文献中所记雍五畤之一的“密畤”。2022年,联合考古队对下站遗址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清理各类祭祀坑22座,分为长条形坑和长方形坑两类。其中,长方形坑中的车马坑,年代早至春秋中晚期,是继长条形动物祭祀坑之后,新发现的春秋时期祭祀遗存类型。
考古人员目前发现的长方形车马坑形制、规模相近,南北排列整齐有规律,年代相近,出土有玉器、金器、铜器等。车马坑中发现的金器及方形玉饰、绳卡、玉鱼等车马饰件,与宝鸡凤翔秦公一号大墓二号坑出土器物相似,侧面印证了畤祭应为当时秦国最高等级的祭祀。
值得注意的是,下站遗址发现的车马祭祀坑,车马一乘放置在大型木箱中,与同时期墓葬随葬车马坑不同。这样将车马一乘放置在大型木箱中的现象,在血池遗址、吴山遗址中仍然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春秋时期至西汉,畤祭中以车马祭祀这一传统的延续性。祭祀坑的规模大小和车马装饰风格与血池遗址、吴山遗址发现的车马坑皆不同,未发现玉人、玉琮、玉璜等祭祀玉器组合。这反映出春秋中晚期至西汉时期,畤祭中以车马祭祀的传统在不断发生变化。
据悉,畤祭是秦的祭祀传统。秦、汉两代在古雍地(今宝鸡地区)曾先后设置鄜畤、密畤、吴阳上畤、下畤、北畤,史称“雍五畤”。
下站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副院长游富祥表示,下站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先秦至西汉时期祭天礼制及其演变提供了实物材料。以下站遗址为基础,不同时代的各类祭祀遗存将为考古人员建立秦汉国家祭祀遗存的分期年代标尺提供重要材料。(陕西日报记者 赵茁轶)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