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春天,意气风发。
在长安区这片热土,春花烂漫与城市楼宇交相辉映,沃野新绿与新兴产业同富生机,钢筋建设与巷陌烟火刚柔并济,改革创新与实干生产融合联动……无数“步履不停、春山可望”汇聚成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驻足回眸,2024年,长安区经济社会发展可圈可点。
这一年,长安区决策者们秉持着矢志不渝的信念与无畏无惧的勇气,于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民生改善等诸多领域中披荆斩棘、破浪前行,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2024年工业投资完成13.21亿元,同比增长8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0.28亿元,同比增长12.9%;全区在册市场主体总量达13.37万户。
这一年,长安区以改革为笔,创新实干,勇挑大梁,奋力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的道路上走在前、做示范,加快建设西部强区取得显著成效,连续入选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全国创新百强区、全国工业百强区、全国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和西部综合竞争力百强区。
登高望远,2025年,长安区将以建设科创高地、产业强区和宜居之城为目标,持续深化拓展全省“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八场硬仗”,大力推进“深化六个改革”和“九大攻坚行动”,以壮大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释放各类市场主体新活力、取得科技创新引领新实效、迈上惠民融合发展新台阶、实现社会安全稳定新提升“五个新”,推进长安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西部强区建设迈上新征程。
聚力推进项目建设 筑牢高质量发展坚实根基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重点项目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产业升级的推动力,更是经济腾飞的引擎。
2025年春节刚过,长安区开足马力推动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一大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精彩亮相,彰显了长安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与强大魄力。其中,中航工业“黑匣子”研发基地项目、西北水电及新能源科技产业中心(三期)项目,体量大、前景好,将有力助推长安科技创新和生产性服务业提质增效。
重点项目开工仪式
新建项目提振城市发展底气,一个个民生项目加速建设则让发展更有温度。
上塔坡村城改项目是长安区近年来启动实施建设规模最大的城改招商引资项目。目前工程正在进行室内外设施的收尾工作,计划今年6月底前交付村民使用。
从曾经的老旧城中村到如今的现代化品质社区,上塔坡村安置房的建设是城市发展的见证,更是民生改善的生动实践。
位于常宁新区的鱼包头小学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又一优质教育资源将于今年9月与师生见面。佳龙·EMC城市广场项目是为长安大学城量身打造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主题园区,预计今年10月建成。
为护航项目加快建设,长安区充分发挥区级领导包抓、处级领导包联机制,实行“四法”工作模式,为企业和项目提供“保姆式、跟踪式、终身式”服务,区级主要领导多次开展项目服务集中座谈,解决企业问题,为重点项目提供帮办代办服务,落实包抓项目责任制度,解决项目全流程难题,共同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
加快建设科创高地 把“硬科技”打造成“好产品”
在秦创长安创慧中芯产业园,高精尖的智能制造企业加工车间里机器飞转,工作人员在各个工位上紧张忙碌,园区里运输车辆来回穿梭,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
一花引来百花香。陕西华斯特瑞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新入驻园区,该公司主营电子产品加工及材料销售,目前设备已全面安装到位,生产车间里井然有序。
随着科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个产业园里正迎来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
2024年,长安区与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签订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8个,新认定省级瞪羚企业4家、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40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9家,“1+7+N”特色产业聚集区初具规模,年产值80亿元以上、带动就业2万余人的7个工业园区和9个制造业基地加快建设,诚顺创新科技产业园、融讯智能制造港、西安洋天科技产业园等园区签约企业96家、入驻74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1家。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1家,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603.7%。如今,越来越多的优质科创企业在长安区落地生根。
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2025年,长安区将全力推进区域发展,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进行校地合作,启动建设未来信息港,以创建一流信息产业科创示范区为目标,协同辖区高校科研资源,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相融合,一体化规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学科技园、创新工业园,实现信息科技创新策源地与高新信息产业集群协同发展。
发挥省“三项改革”“新20条”作用,谋划环大学创新街区,深化校地融合、产研融合,形成“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融合的创新共同体,积极探索“学科+成果+产业”模式,努力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培育新动能。
以校地融合为依托,推进科创园建设,形成以链主企业为引领的特色科创园区。加大科技企业培育,支持科技企业建设研发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设立研发中心,开发特色产品。全年力争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45家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0家以上,储备市级上市后备企业10家以上。
多项举措提振消费 激发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长安区精心策划、多点发力,不断为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
连日来,大到商圈企业,小到咖啡茶吧,小商户、大企业在忙碌中迎接着一波波生意,带来了消费市场的春日生机勃勃。
万科生活广场时尚云集、长百新市的全龄消费、GOGO街区聚集潮流青年……这些商圈的烟火气里,藏着长安区最鲜活的商业灵魂。
典雅的书屋、咖啡馆、民宿小院,惬意生活……长安区的美丽乡村引来市民、游客络绎不绝,纷纷解锁家门口的“诗和远方”,住民宿、吃农家乐,吹着山风赏春花,喝一杯“乡咖”,再购置特色农产品,带着春天的礼物满载而归。
唐村梅园梅花迎春绽放
随着天气逐渐回暖,终南山下花海漫,“梅”好春光来长安。唐村梅园里娇艳的梅花迎春绽放,吸引游客竞相打卡,唐村已成西安游客“微度假”的首选。3月16日单日游客接待量突破11000人次,创历史新高。
这只是长安区火热消费市场的一个缩影。
2025年,长安区将高标准提升消费质量,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平台经济、夜间经济,打造消费新场景。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加大省、市消费补贴宣传力度和落实进度,促进汽车、电动自行车、家装厨卫等更新换代和消费升级,提振消费信心。推进长安广场步行街等传统商圈提升改造,佳龙·EMC城市广场建成开业。支持区供销联社高质量精准发展,有效服务乡村群众。
春色正好,且趁东风绘新卷。2025年,站在又一个新起点,长安区将继续乘风破浪,向暖而行,把一张张“效果图”绘制成一幅幅“实景画”,步履铿锵、领航逐浪,奋力谱写西部强区新篇章,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再立新功。(文 杨丹 杨凯 图片来源:长安区委宣传部)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