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税务:“税”风劲吹 助力民营经济涌“春潮”
2025-03-26 15:54:51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吴明玲责编:高岗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西安市税务局召开“税惠赋能 聚力共赢”服务重点产业集群政策宣讲会,为130余家重点产业“龙头”企业、民营企业带来税收政策“春风”。

  在古城西安,民营经济正蓬勃发展,成为推动城市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西安市税务部门聚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打出政策赋能、精细服务、协同联动“组合拳”,让便民办税、服务发展的“税”风助力民营经济涌“春潮”。

  精准施策 政策引领创新“加速度”

  走进西安奇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点能源”)的储能装备制造基地,机械臂精准焊接的弧光映照着企业创新突围的雄心。

  奇点能源成立于2018年,短短几年已成为储能产业链的“链主”企业,他们以电力电子和物联网技术创新推动储能规模化应用。2021年,该企业建成了国内首个GWh级储能标准化产品制造基地,并具备年产6000台模块化储能变流器的交付能力。2024年9月,该企业投资实施的储能系统研发及核心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启动建设,建成后储能年产量将突破20GWh。

  “早在项目开工前,税务部门便组建专业团队主动上门,为我们详细解读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帮助我们精准规划税务成本。”奇点能源首席财务官兼董秘付国礼感慨道,“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到工程发票管理,税务部门为我们量身定制政策‘导航图’。最近我们还遇到了工程款项发票开具、进项税额抵扣等涉税难题,税务干部主动上门服务,‘一对一’解决问题,帮助我们提前化解税务风险。真是全程为项目推进保驾护航!”这样的精准滴灌,已成为西安市税务部门支持民营企业的常态。

  西安市税务部门建立“重点企业成长档案”,对专精特新企业实施“一户一策”,有效拓展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应用空间,支持民营企业提升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风险智控 数智护航产业“新征程”

  为全方位支持民营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西安市税务部门以“数据+服务”双轮驱动,持续优化办税缴费智能化服务矩阵。同时,其依托税收大数据平台对民营企业开展全生命周期风险扫描,从发票管理、合同履约到跨境业务进行全链条“健康体检”,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护”的服务能级跃升。

  对此,西安安森智能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森智能仪器”)的办税员张庆深有体会:“过去办理跨区域预缴税款需往返多地,如今通过电子税务局一键申报,大大节省了人力财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安森智能仪器是一家专门为国内各大油气田提供智能化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拥有270余项专利,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全国硬科技企业之星”。

  张庆坦言,随着企业的快速扩张,有时难免会存在发票管理、税收优惠政策适用不当等方面的风险,好在税务部门利用税收大数据帮助企业进行“健康扫描”,精准定位风险点并提出整改建议。安森智能仪器财务负责人吴振峰称赞:“税务部门的风险预警系统像‘体检报告’,帮助我们提前堵住漏洞。”如今,在“数智税务”护航下,该企业在智慧气田领域已部署1.3万口井,经测算,平均每年能为国家增产超18亿立方米天然气。企业还在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拓展国内外市场。

  守信激励 信用变身发展“硬通货”

  西安卓锐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机器轰鸣,数十台精密设备正对新型航空管路连接件进行极限测试。这家专注于航空管路件及精密零部件的研发与生产的企业,自创立之初就将纳税信用视为“生命线”。在税务部门“一对一”精准辅导下,该企业不仅解决了众多税务合规难题,还凭借“A级纳税人”的荣誉,通过“纳税e贷”绿色通道顺利获得1000万元信用贷款。

  “这比任何广告都更具说服力!”西安卓锐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崔女士指着电子税务局里的纳税信用评价结果感慨道,“有了这笔资金购置新设备,让我们引进了更多的专用设备,承接了更多的航空管路系统的研发项目。”

  针对航空企业“研发投入高、回报周期长”的特点,西安市税务部门联合金融机构推出“云直播政策解读+线下定制服务”模式,通过分级分类管理,让企业纳税信用成功“变现”。同时,西安市税务部门推广应用“税企交流掌上通”平台,升级“税银互动”线上办理渠道,实现贷款申请、审批、授信、放贷全流程网上“一站式”办理,让守信企业尽享发展红利。

  近年来,西安民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加强。2024年,全市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有1.2万家;累计培育民营“小巨人”企业136家,民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65家。在这片古老又充满创新活力的土地上,西安税务将与民营企业携手并进,围绕陕西省“三个年”活动和西安市“深化六个改革”部署,持续以改革破题、用服务赋能,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税动力”。(文 胡敏荣 吴宇婷)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