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榆林市靖边县紧紧锚定推动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目标,真抓实干,全面推进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田残膜监测以及沼气安全使用监测等重点工作,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各项工作实现质的飞跃。
2024年起,靖边县创造性地推出“1441”机制,其以达成废旧农膜循环再利用、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充分激发政府、企业、镇村以及地膜使用主体四方力量,共同投身于废旧农膜回收循环利用事业;构建残膜回收机械购置补贴、农田废旧农膜回收、农田废旧农膜以旧换新置换服务、农田废旧农膜处置初加工循环利用等四大系统,积极探索建立一套科学高效、切实可行的地膜科学使用和回收循环利用监测体系。同时,该县专门划拨专项资金,加强运营过程中的监测管理。
靖边县投入农业机械进行灭茬还田作业
截至目前,靖边县已圆满完成56.26万亩的地膜科学使用回收目标任务,而2025年规划的66.02万亩地膜任务也在稳步推进中。通过这一系列项目的实施,该县成功塑造了“机械捡拾为主、农户捡拾置换、企业加工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实现了废旧农膜回收与资源化利用的深度融合。这不仅大幅减少了田间地头的“白色污染”和废旧地膜残留量,让废旧地膜“华丽变身”,重新发挥价值,还帮助农民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收入,有力推动了农业生产朝着绿色循环可持续方向发展。
在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重点项目时,靖边县严格遵循规范流程,从前期精心筹备、编制详尽实施方案,到制定严苛的拟实施主体遴选条件,再到发布公告、组织工作人员实地核查、邀请农业专家集体评审,最后发文公示,每一个环节都严谨细致、有条不紊。
靖边县经过层层筛选,最终确定了一批设备精良、技术先进、服务优质且信誉良好的秸秆打捆离田、灭茬还田等实施主体。目前,靖边县全县范围内已顺利实施秸秆打捆离田8万亩、灭茬还田2万亩,并成功搭建起秸秆综合利用信息化监测平台。为了确保平台高效运行,靖边县全县各镇广泛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监管平台操作使用培训,让用户只需通过手机端小程序,就能全面掌握全县秸秆资源分布、作业主体信息、秸秆流向动态、利用企业详情、示范基地展示以及政策宣传内容等,极大地提高了秸秆项目管理部门、实施主体和群众之间的供需对接效率。这一系列举措有效提升了靖边农作物秸秆打捆离田饲料化、灭茬还田肥料化等综合利用率,显著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为实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建设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科学监测,农田残膜治理、沼气使用取得全新成效。靖边县在15个镇村精准设立农田残膜监测点,按照定位、测量、筛选、提取、装袋、分类废膜、残膜后期清洗、标样制作和数据分析等规范工作程序开展监测。经过不懈努力,其已按时高质量完成15个农田残膜监测点的监测任务,残膜回收率远超国家标准,达到83%以上,为有效治理农田残膜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同时,该县始终将农村沼气安全生产放在重要位置,全面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各方责任;强化宣传培训,提升安全意识;强化责任担当,确保工作落实;强化巡查检查,及时消除隐患。该县通过对14829座沼气池进行地毯式安全摸排,真正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处置,成功筑牢了沼气安全生产的坚固防线。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靖边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耕地质量提升、节水灌溉技术普及以及生态农业模式推广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画卷正在靖边大地徐徐展开。(文/图 白凌燕 张鹏)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