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黄陵县黄帝陵轩辕庙西前院的保生宫旧址,一棵树龄约5000年的古柏巍然挺立。这棵被称为“保生柏”的参天古树高17米,胸围5.3米,平均冠幅达12.1米,与黄帝手植柏共同构成了黄陵县珍贵的古树群落。据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像这样树龄超过5000年的古树全国仅有5棵,全部生长在陕西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黄帝陵保生柏
保生柏得名于其生长的保生宫旧址。相传这里是轩辕黄帝与“医圣”岐伯谈经论道的地方,正是在这棵古柏的见证下,形成了《黄帝内经》“养生、养心、养性”的主要精髓,开创了中医药学和养生学的先河。黄帝陵保护管理服务中心护林科科长李小军表示:“保生柏是中医药学和养生学开端的见证者,这棵树与黄帝手植柏一样,在五千年生长过程中展现出的抵御自然灾害的精神,与中华民族医学的优良传统非常相似。”
黄帝陵保护管理服务中心护林科科长李小军向媒体介绍保生柏
这棵古柏不仅见证了中医文化的起源,还见证着中国第一份保护黄帝陵法令的颁布。元朝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泰定帝也孙铁木耳收到陕西中部县(今黄陵)住持道人的状子,状告保生宫着火、轩辕黄帝庙殿宇被毁。泰定帝大怒,立即召集文武大臣,并颁布圣旨:“黄帝轩辕氏,乃我中华民族元祖。不论汉、满、蒙、回、藏,还是苗、瑶、彝、黎、藩,都要敬护我始祖陵寝。”这道用蒙语写成的圣旨,实际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保护黄帝陵(庙)的法令,严禁破坏黄帝庙宇建筑设施,禁止砍伐周边树林。如今,这道圣旨的碑文仍保存在黄帝庙碑廊中,见证着历代对黄帝陵的保护。
据了解,自2025年4月1日起,《陕西省黄帝陵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
针对以黄帝手植柏、保生柏为代表的桥山古柏群,《条例》明确规定,黄帝陵文化园区管委会应对古柏群制定保护和养护管理制度,加强科学监测,做好安全防护,落实日常养护责任。这一系列保护措施,为古柏的世代延续筑起了坚实的屏障。
如今,保生柏不仅是一棵古树,更成为中华医学文化的精神象征。它见证了《黄帝内经》的诞生,承载着“治未病”的养生智慧,展现着中华民族尊重自然、追求健康的生活理念。在新时代,黄帝陵保护区通过科技手段和创新管理,让这棵五千年的“活化石”继续见证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成为连接古今、沟通中外的文化使者。(文/吴娜 图/王靖升)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