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披上绿装的秦岭北麓鄠邑段,生态之美一览无余。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郝钟毓 实习生 郝雨辰一 摄)
巍巍秦岭,悠悠祖脉。
葱郁的森林覆盖着绵延的山脉,这里是大熊猫和羚牛栖息的家园;清澈的溪流蜿蜒流淌在沟峁间,成为朱鹮和白鹭生存的“港湾”;湛蓝的天空飘浮着悠悠白云,成为三秦大地上一道美丽风景。
背依青山,坐落在秦岭北麓的西安市鄠邑区秦岭保护总站,是西安市守护秦岭生态屏障的数字化总基地。这里,通过全天候无死角“智慧管山”,为秦岭建起一张数字监测网。
巡航“卫士”自动飞行 风雨无阻
4月8日上午,在鄠邑区神水峪峪口,女“飞手”杨琼在一处开阔地停车后取出专业无人机。随着无人机腾空而起,森林、地貌在遥控屏幕上尽收眼底。
“我平时的工作就是日常巡查,主要是利用无人机观察工作人员去不了的山地、林地以及危险地带。一次至少巡飞60分钟。无人机覆盖范围广、定位精准,航拍能完全克服生态环境监管巡查中的地理条件限制,让我们的巡查事半功倍。”杨琼说。
除了20多架无人机外,总站的不同区域还分布有8个机场,停放着功能更加强大的自动巡航“卫士”。它们会根据设定自动开启巡飞模式,任务完成后自动返航并充电,还可以自动建模,将从空中不同角度拍摄的视频实时传输回指挥中心,即使雨雪天气也能“在岗”。
全民护山 打造“秦鄠卫”公益志愿服务品牌
在西安市鄠邑区秦岭保护总站宽敞明亮的指挥大厅里,巨大的屏幕上有地图、监控画面及数据,两侧的工作人员正在操作电脑。
“网格员你好,请问今天有什么发现吗?”连线中,身处现场的网格员王小英回复指挥大厅的工作人员:“暂时没有,封山控峪期间,劝返了两辆进山车辆。”
据西安市鄠邑区秦岭保护局(林业局)党委书记、局长滑益平介绍,鄠邑区保护大秦岭总平台“一站三中心”正式投用后,平台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AI识别等数字化手段汇集秦岭区域各类数据,已实现对秦岭保护区的自动化、智能化动态监管。
通过整合包括护林员在内的专兼职网格员,鄠邑区已组建起110余人的网格员巡查队伍,以网格化为人防基础、网络化为技防补充、志愿化为联防拓展,形成网格巡山、智慧管山、全民护山的模式。
聚力打造“秦鄠卫”公益志愿服务品牌,鄠邑区成立秦岭保护公益志愿联盟,招募志愿者组织98家,连续3年开展峪口峪道认领,聘任秦岭保护公益性“民间林长·民间网格”341家,每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0多期,让秦岭保护真正成为全体市民的共同认知和自觉行动。
高空“鹰眼”瞰秦岭 电子沙盘也“智慧”
在鄠邑区秦岭保护智慧管控中心,电子沙盘格外引人注目。据介绍,这个以高清卫星遥感影像和高程模型为基础打造的电子沙盘,集合了地理信息、基础数据、综合监管及生态成效4大类、22项、3万余条各类基础数据,不仅可以为网格员的日常巡查及图斑核查提供准确的坐标信息,还可以通过影像对比发现重点点位环境的整体变化情况,实现动态监测。
现在,控山还有了“鹰眼”和“飞毛腿”。仔细看山顶,可以发现高度不一的F型“鹰眼”。在鄠邑区,这样的“鹰眼”,几乎覆盖了人员分布密集及活动频繁的所有区域,可有效监控布设点位周边10公里范围,3公里内可高清识别,再辅以无人机定时动态巡查,轻而易举便能发现“五乱”隐患。
“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地面监控系统等手段,我们已织起天、空、地立体监管网络,大大增强了管理治理能力,为守护绿水青山注入了数字科技的充沛动能。”滑益平说。(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高乐)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