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秦岭北麓绿意盎然,阳光透过树叶斑驳地洒在长安区太乙宫街道四皓村的农家小院里。村民何小利正在精心打理着庭院里的40盆蕙兰,翠绿的枝叶间,新芽崭露头角。
“年底这些兰花将由大秦岭花谷统一收购,预计能带来3000多元的收入。”何小利笑着说。去年,何小利通过街道组织的“兰花寄养”活动增收1800元,今年她又扩大了寄养规模。
在四皓村,像何小利这样通过“兰花寄养”实现增收的村民已有200多户。村党支部书记骆小爱说:“在村民积极性高涨的同时,村集体还以合作社的名义寄养了1000盆兰花,预计能为村集体增收7万到8万元。”
村民正在打理兰花
太乙宫街道武装部部长孙海滨介绍,去年以来,太乙宫街道创新推出“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兰花寄养模式,引入专业花卉企业提供种苗和技术支持,由合作社组织农户参与,企业保底收购,确保每盆兰花至少能为农户带来80元的收益,户均年增收至少1200元。
兰花种植
为确保该项目顺利实施,街道还联合农业银行、中国信合推出最高100万元的“兰花贷”专项贷款,破解农户资金瓶颈。“有了技术指导和资金保障,农户们参与的热情更高了。”孙海滨说。
在成功推广庭院兰花寄养模式的基础上,太乙宫街道正在着力延伸兰花产业链条。今年3月已启动“兰香秦岭·庭院生金”深化行动,计划打造兰花主题民宿、研学基地和文创产品加工集群。
“我们正在整合翠华山景区、大秦岭兰花园等资源,计划推出‘赏兰+民宿+农耕体验’的特色旅游线路。”孙海滨说,他们的目标是让游客“因兰而来,因景而留”,进而实现从“流量”到“留量”的转变。
为带动群众致富增收,长安区农业农村局将在7个街办推广“兰花寄养”模式,预计带动350户农户年均增收4000元。2024年“长安花”首次走出国门已远销俄罗斯。2025年4月15日,第32届中国兰花博览会将在长安区举办。
从庭院寄养到文旅融合,从单一种植到全产业链发展,绽放在秦岭脚下的小小兰花为周边村民致富“开出”新路径,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文/师展 耶莎 图/ 长安区委宣传部)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