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村的发展密码
2025-04-11 10:03:49来源:陕西日报编辑:吴明玲责编:王菲

小池村的发展密码

三月二十六日上午,淳化县铁王镇小池村北塬现代农业示范园里,村民在采摘辣椒。 陕西日报记者 屈荔鹏 摄

  3月26日,在淳化县铁王镇小池村,整洁的村道两旁绿树成荫,白墙黛瓦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村民在村多功能文化广场上谈论着村里发生的新变化。

  “如今的小池,景美民富产业兴,天天都有外村人过来参观。”该村党支部书记姚建明说。

  小池村旧貌换新颜,离不开村民的辛勤耕耘,更得益于村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充分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特色产业发展为着力点、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以乡村治理创新为保障,蹚出了一条“产业兴、村民富、乡村美”的振兴之路。

  铺就富民强村路

  天气回暖以后,小池村村民姚荣军又忙起来了。3月26日一大早,他走进自家大棚开始整地。“我有10个棚,全部栽种西红柿,去年收入20万元,希望今年也能有个好收成。”姚荣军说。

  小池村的西红柿产业,从探索到成熟经历了一番风雨。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小池村主要发展苹果产业,且效益不错。

  进入21世纪后,小池村的苹果产业收益出现下滑,下一步还能搞什么?大家一度陷入迷茫。

  为了蹚出一条新路子,村党支部组织村民外出考察。到了泾阳县,他们被葡萄产业吸引。于是,村干部带领村民开始种植绿提葡萄,还搞起大棚种植。没想到,由于成本较高,葡萄产业并没有达到理想收益,反而是套种的西红柿卖得很好。

  “在村两委干部的带头下,敢于试错的村民果断挖掉葡萄苗子,种起西红柿。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小池村已建起蔬菜大棚475个,带动200余户群众实现了增收致富。”姚建明说。

  小池村党支部在发展中坚持优化班子结构、发挥“头雁”引领作用,加大从青年农民、致富能手、毕业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力度,引导党员成为产业振兴的带头人。

  党员武超是一名返乡创业青年。他不仅经营着自己的大棚,还通过直播带货帮助村民销售西红柿。武超说:“电商平台可以把我们村的西红柿卖得更远。”闲暇时,他还义务培训村民拍视频、开直播、发快递,用实际行动践行带动乡亲共同致富的承诺。

  绘就宜居新画卷

  “你看,我们村的景色美吧!”3月26日,在小池村多功能文化广场,几位晒太阳的村民向记者展示自己发在短视频平台上的作品。

  干净整洁的柏油路、白墙黛瓦的农家小院、生动形象的墙绘壁画……一个个短视频记录着小池村的美丽蜕变。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我们积极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带领村民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从道路硬化、绿化美化,到垃圾、污水处理,每项工作中都活跃着党员的身影。”姚建明介绍,目前,小池村自然村组道路已全部硬化、亮化。

  国家税务总局咸阳市税务局派驻小池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吴朝阳介绍,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小池村积极申请资金,完成了3.75公里的排水渠工程,为村主干道及村庄道路新增210盏太阳能路灯、栽植334棵绿化树木,还新建了篮球场、百姓大舞台、凉亭、儿童游戏区、健身区等基础设施,为村民休闲、健身、娱乐提供了好去处。

  整洁的村道让村民更愿意走出家门,亮丽的多功能文化广场丰富了村民的文体生活。“现在,路修好了,路灯也装好了,到处亮堂堂的。吃过饭大家还可以坐在广场上休息聊天、沿着马路散步锻炼。村里绿树成荫,环境美了,看着舒心,住着也舒服。”村民姚玉顺说。

  谱写文明新篇章

  “以前,谁家过事,光香烟就得消耗七八十条,还会比谁家排场大、烟酒好。”提起村里过去的陋习,小池村85岁的村党支部原书记姚俊贤连连摇头,“现在,有了红白理事会,一切从简,省人省事还省钱。”

  小池村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抓手,探索出一条德治、法治、智治相结合的治理新路。村党支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细化红白理事会职责,推行“十户联治”网格化管理,充分调动网格长、网格员的积极性。

  如今,小池村将307户群众划分到26个网格,设置2名网格长,由26名村干部、党员等担任网格员,15名在村无职务党员还义务承担起卫生监督、应急救灾、综治维稳、矛盾调解、森林防火、年检服务、技术指导等方面的工作。其中,姚俊贤担任红色历史宣讲员,坚持为年轻党员、镇村干部等讲解小池村革命历史和乡村建设发展历史;老党员袁述平主动担任矛盾调解员,两年来化解了多起纠纷。

  在创新治理方面,小池村推出“智慧村务”平台,让村民通过手机就能参与村务决策。去年以来,小池村通过该平台收集意见建议56条,解决群众诉求32件。

  “小池村将以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创建为抓手,以西红柿为首位产业,持续提升人居环境,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谈起未来发展,姚建明信心满满。(陕西日报记者 屈荔鹏 母家亮 通讯员 刘城呈)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