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咸阳高新区这片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热土上,民营企业正以创新为笔、实干为墨,书写着产业发展升级的生动答卷。从政策扶持到技术赋能,从人才引育到生态协同,民营企业如何在高新区的政策“雨露”中破茧成蝶?
政策赋能:从“企业找服务”到“服务找企业”
作为咸阳高新区重点培育的“专精特新”企业,陕西杰安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杰安创”)的发展离不开高新区精准的政策支持。近年来,咸阳高新区积极落实中省市各项政策措施,制定的《咸阳高新区重点工业企业三年培育计划》《推进企业上市挂牌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企业上市办法》及实施细则及各类人才引育政策等,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引才聚才奠定良好的政策基础。杰安创自纳入“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以来,累计获得设备投资补贴200万元、研发费用后补助50万元,支持其智能传感器生产线建设。
同样受益的陕西华泰厨房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厨具”)董事长蔡建伟感慨:“小到用电、用水的基础建设,大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培养知识产权意识、企业上市培训等,高新区管委会从各个方面为我们切实解决了很多问题。”据悉,高新区与23家专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携手,组建高新区知识产权服务联盟,为企业量身打造知识产权诉讼咨询、政策培训等一站式服务。在此背景下,华泰厨具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的价值和重要性,如今已手握11项技术专利、3项软件知识产权,覆盖智能化烹饪系统、高效排烟通风技术等多个领域。
从过去的企业追着政策跑,到现在的服务围着企业的需求转。高新区通过开展“双包一解”“三送一解”大走访活动,将招商引资、科技创新、稳增长等各类政策入企,对关键节点和薄弱环节上门问需、现场办理,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精准服务。国家税务总局咸阳高新区税务局聚焦辖区科创企业及上市后备企业需求,创新成立科创企业“梦桃式”税务管家服务工作站,为83个省市区重点项目、27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以及上市后备企业提供一对一、个性化、全过程的管家式税费服务。这些“因企施策”“政策找人”的服务机制让企业在发展之路中轻装上阵。
创新突围:从“传统制造”到“智慧智造”
在“互联网+制造”政策驱动下,华泰厨具在产品研发领域敏锐地捕捉到市场对环保健康的需求,推出采用不锈钢材质的高端橱柜系列。该系列产品不仅无污染,而且支持定制化的隐藏式设计,满足了消费者对厨房整洁与美观的追求,自去年推向市场后,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馈。
华泰厨具员工餐厅的智能监控
此外,华泰厨具还积极推动智能化转型,打造了智慧化厨房管理系统。该系统融合人脸识别、菜品营养分析和自动化结算等前沿技术,有效减少食物浪费,提升员工就餐满意度。自员工餐厅完成数字化改造后,每月食材采购成本节省约5000元,餐厅垃圾桶内几乎不见剩菜。未来,蔡建伟计划借助高新区图灵智算中心的强大算力,持续推进数字化工厂的升级,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与智能化水平。
而杰安创则深度聚焦智能排产,因多品种订单冲突导致排产混乱,杰安创建成柔性化产线与智能排产系统,高新区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还为其提供AI算法支持、协调算力资源部署系统并组织技术团队培训,减少换线时间。系统上线后,订单准时交付率提升至98%,交付延迟率从15%降至3%,排产效率提升50%。
“公司未来计划进一步深化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重点拓展自动驾驶感知系统与车联网模块研发,目标2026年实现营收3亿元,打造西北地区智能汽车零部件领域标杆企业。”杰安创管理部主管杨园说。
生态共建:产业链上的“双向奔赴”
杰安创与华泰厨具的成长之路绝非“单打独斗”,咸阳高新区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平台搭建、组织企业参观学习和定期举办培训活动等方式,为杰安创、华泰厨具等企业提供全链条支持,搭建合作平台,实现了“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园区内采购。
华泰厨具就和园区内的多家企业达成了合作,例如,陕西天成航材股份有限公司和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在参观华泰厨具的产品后,定制了相关设备;华泰厨具也直接从园区内的陕西移山压缩机有限公司采购压缩机。
基于园区开放、交流的发展氛围,蔡建伟对未来企业合作提出了新的设想,如定期举办企业交流茶话会,引进专注于单个产品制造研发的专精特新企业,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
展望未来,杨园表示,随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和产业生态的不断完善,咸阳高新区将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体系,产业链条更加完整,产业集聚效应更加明显,成为咸阳市乃至陕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从“一企一策”的精准扶持,到“互联网+制造”的科创驱动、“串珠成链”的产业生态,再到“政企同心”的双向奔赴,咸阳高新区正以当好“园丁”而非“管家”的服务意识,用阳光雨露般的政策滋养着企业生长。“我相信在管委会一系列的政策扶持、人才引进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下,无论是园区发展,还是企业发展,都会越来越好。”蔡建伟对此信心满满。(文/图 陈楠)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