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昔关南春独早,清明已煮紫阳茶。”今年3月,一场以“开麦吧!茶乡”为名的茶文旅融合系列活动,如春日暖阳般洒向紫阳大地,为当地文旅发展模式注入了蓬勃活力,奏响了小城经济奋进的激昂乐章。
“开麦吧!茶乡”活动现场
群众剧场:乡土文化的活力绽放
此次活动以“群众自编自导”为核心,深度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农耕生活场景与传统非遗项目(诸如汉调二黄、紫阳民歌、花轿迎亲等)的精髓,通过艺术化的表达,将茶农的日常劳作转化为舞台上的璀璨艺术。紫阳17个镇以擂台赛的形式展开激烈角逐,让普通群众摇身一变成为民歌偶像,茶农们也登上了舞台中央,成为聚光灯下的主角,共同构筑起“周周有赛事、场场有故事、紫阳有好茶”的乡村剧场盛景。
当陕南民俗婚嫁文化节目《娶亲》在舞台上上演时,游客宋先生手持直播杆,穿梭于人群之中,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现场太震撼了,尤其是那传统花轿娶亲的环节,仿佛让人穿越回了旧时光,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其他乡镇的精彩节目了!”
群众台上唱,游客台下拍,这种“主客共享”的模式,不仅点燃了当地群众的创作热情,更吸引了大量游客纷至沓来。在清明假期,紫阳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文旅答卷——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101%,达到14.44万人次,游客总花费6500万元,同比增长97%,酒店民宿一房难求,餐饮消费市场火爆异常,县域经济呈现出“夜市灯火辉煌、农家乐宾客盈门”的繁荣景象。
紫阳女团现场演出
服务升级:城市温度的细腻传递
文旅竞争的深层较量,在于能否让游客感受到城市的温度。紫阳以“每个紫阳人都是你的服务员”为承诺,将服务细节做到了极致。交警化身为“贴心向导”,在街头巷尾为游客指引方向;商家坚守诚信经营的原则,不涨价、不欺客;游客车辆轻微违法时,执法人员“只纠错不处罚”,展现了人性化执法的魅力。这些“无感服务”的背后,是紫阳对“宾至如归”理念的深刻践行与不懈追求。
游客黄女士的感慨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自驾来紫阳看演出,交警主动带我们找停车位,这种细致入微的服务让我倍感温暖。”当服务从“标准化”走向“情感化”,游客与城市的联结便从简单的交易关系升华为深厚的情感共鸣。这种情感上的共鸣,让游客对紫阳产生了更深的眷恋和认同,为紫阳文旅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游客在茶山体验采茶
“五个免费”:撬动文旅长期价值
紫阳文旅的突破,还在于以“五个免费”服务构建了全链条旅游体验。活动期间免费喝茶、修脚、听歌、停车、逛景区景点,这一举措看似大胆,实则蕴含着深远的发展智慧。紫阳同步提升交通接驳、志愿服务、市场监管水平,为游客提供了全方位、高品质的旅游服务。
游客李女士在体验完免费修脚服务后赞不绝口:“从景区到修脚,所有服务都免费开放,泡脚时还能品尝今年的新茶,这种惬意让人难以忘怀。”这种超预期的体验设计,让游客们感受到了紫阳的诚意与用心,也让紫阳文旅的口碑在游客中口口相传。看似牺牲短期收益的“五个免费”,实则通过提升游客满意度与口碑传播力,撬动了文旅产业的长期价值。这种“舍小利、谋大局”的智慧,为紫阳文旅赢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游客在茶山拍照留念
茶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四月春茶上市之际,向阳镇陕甘茶马古道半亩茶园景区游人如织。游客们换上采茶服,挎着竹篓,在茶园里拍照打卡,体验采茶的乐趣,观摩传统制茶工艺。黄女士便是这众多游客中的一员,她望着眼前如诗如画的茶园美景,不禁感慨万分:“茶园太美了,拍照打卡装置也特别贴心,我拍了好多照片,一会儿就准备分享给我的朋友们,让他们也一同感受紫阳的美丽。”此刻的茶园,不再只是农作物种植地,而是成为游客感受自然之美、体验茶文化的打卡胜地,让每一位踏入其中的游客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欢愉。
茶文旅融合的魅力,远不止于此。活动期间,紫阳更是匠心独运,推出了“硒茶酸奶”等一系列文创产品,这些融合了地方特色与茶文化的创新之作,一经亮相便受到了游客们的一致好评。这些产品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内涵,也为茶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茶文旅融合的模式,让紫阳的茶文化得以传承与发扬,也让游客在享受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了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紫阳文旅的破局,是“群众剧场”的烟火气,是“五个免费”的温度感,更是“主客共享”的价值观。文旅融合的未来,不在于“造景”,而在于“造境”——用在地文化滋养游客心灵,用真诚服务赢得人心口碑,让每一座城市都能成为“来了就不想走”的诗意栖居地。紫阳样本,无疑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份值得借鉴的答案。(文/图 段晞墨)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