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陕西报道(记者 柳洪华):作为古都西安的核心城区,未央区锚定“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首善区”目标,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以民生服务厚植幸福根基,走出了一条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与民生同频共振的创新实践之路。
5月27日上午,由西安市委宣传部、国际在线主办,未央区委宣传部承办的“探新未央 闪耀丝路”——外籍专家西安调研行”走进未央区调研活动举行,以外籍专家的视角,通过实地调研未央区,探索其在科技创新、社区服务等领域的新成效,彰显未央强劲发展的新动能。
“未央区的产学研闭环,解决了常见的‘技术沉睡’难题,没有让高校等创新资源浪费。同时,融入了数字化与人性化的一站式生活服务,使这里的宜居氛围很浓厚。”来自巴基斯坦的中国传媒大学外籍语言专家特赫米娜·菲尔杜斯评价道。
外籍专家调研未央区秦创原·未央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为新质生产力提供科创土壤
2022年,西安正式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这为高校院所众多、科教资源富集的未央区带来了新机遇。
在打造秦创原未央“1311”创新示范带的牵引下,2024年,秦创原·未央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成运营,面向科技型创新企业和创业团队,提供物理空间、共享设施和专业化科技创业服务,目前进驻了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共17支创新团队,注册成立科技型企业26家。
外籍专家参观秦创原·未央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在基地,外籍专家了解人工智能机器人、光电测试与仪器、焊接机器人等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产品,与西安工业大学副教授徐飞、惠燕团队围绕基地主要的科研成果、成果专利所属权、跨国间的高校合作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为高校教师提供一个科研成果走向市场的机会,这个做法更有助于产业升级。此外,各国高校之间除外教之外的科研人员的合作,对于技术进步非常重要。研究方向、研究进展的不同,更能碰撞出创新点。”来自意大利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籍教师娜塔丽说。
外籍专家了解基地展示的产品
基地的搭建,不仅为高校院所与企业的“双向奔赴”通道,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底座更加坚实;同时,通过“科研院所+众创空间+产业园区”的梯次布局,形成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完整链条,也让科技创新与城市更新碰撞出智慧火花。
比如西安工业大学特种材料中试基地、长安大学智能建造研究院等创新联合体,将校园围墙变为资源共享的创新走廊,不仅让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更让科技人才扎根未央,为区域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今年,未央区还将联合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高校共建“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推动全年新增转化企业20家、转化项目10个以上……未央,承载着汉代遗风,以创新在地化和生态共生性为突破,走出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转化”的新质生产力培育路径。
外籍专家调研浐灞半岛嵌入式社区服务中心
为幸福生活开辟多元空间
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是一件改善民生、惠及百姓的好事实事,旨在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实现“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百姓有感”。2024年,西安以打造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国家试点城市为契机,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有机嵌入社区、公共服务项目延伸覆盖社区,让更多居民在“家门口”“楼底下”享受一站式服务。
外籍专家欣赏剪纸作品
位于未央区的浐灞半岛社区,整合图书角、食堂、便民服务站、养老服务站、托育中心、老年大学等“服务空间”,以“全龄友好、智慧便捷”为理念,重新定义了现代社区服务范式,成为西安推进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的样板工程。
“社区的服务充分体现了对老年人的关爱,这是一个社会应尽的责任。我和社区工作人员交流了很多,比如幼儿托育的内容,老师的配备等等。我还向工作人员建议,社区服务中心应该增加老年人与小朋友之间的互动机会,这对两个群体都很重要。”来自英国的中央民族大学外籍教授林伯瑞说。
外籍专家体验包粽子
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居民参与”的共建共享机制下,民生服务从“政府配餐”向“群众点单”转变。以浐灞半岛社区为代表,这种“科技温度”与“人文关怀”的交织,多元服务与日常生活的融合,让不同群体都能找到归属感。
作为这项改革的先行区,未央区正以更大魄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今年将以“一老一小”人群需求为重点,年内再建成4个国家级、6个市级嵌入式社区服务项目,让“小社区”托起“大民生”。
来自意大利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籍教师娜塔莉丽(右)展示书法体验作品
从实验室里的技术突破到社区里的幸福笑脸,从科技改变生活的现实路径到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创新脉搏,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与民生福祉的烟火气息交相辉映,未央区正书写着新时代“首善之区”的精彩答卷。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