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非遗大剧院门口排起长队,孩子们兴奋地讨论着即将演出的孙悟空皮影戏;碑林区社区活动中心飘出阵阵艾草清香,十多个家庭正在制作传统手工皂;曲江华物文创店刚一开门,年轻人就争相购买最新款的“呆雁塔”挂件……这个夏天,西安文化消费热潮涌动。传统文化正以全新姿态融入西安的夏日生活。
非遗体验火爆
亲子团挤满场馆
今夏西安持续高温,市民游客体验非遗的热情却丝毫未减。7月25日,西安非遗大剧院内,高亢的秦腔与灵动的皮影戏轮番上演。工作人员介绍,“暑期以来每天演出场场爆满,周末还得临时加座。”剧院演出安排表显示,周二至周五每天安排4场演出,周末及节假日增至5场,从上午11点持续至晚间7点半。
精彩的皮影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高亢激昂的秦腔、韵味独特的华阴老腔轮番登场。剧院负责人张娇告诉记者,“安塞腰鼓的震天响声一出来,全场观众都被震撼了,这种现场体验感是观看视频无法替代的。”据西安非遗大剧院工作人员统计,7月1日至7月24日,西安非遗大剧院共接待游客15509人次,演出121场次。
在书院门的秦缘非遗文化体验馆内,秦始皇兵马俑手工陶塑DIY制作、拓印DIY手作体验、研学皮影DIY手工制作等都是暑期颇受欢迎的项目。
活动现场,孩子们挽起袖子揉泥、制作陶土,不时传出清脆的笑声。“孩子亲手做出带着泥土清香的陶塑,既了解了中国传统民间技艺,又培养了动手能力,非常好!”带着8岁女儿参加活动的张女士说。
6月10日正式开放的陕西省非遗体验中心也成为暑期“文化热”的又一重要载体。这座4700平方米的体验中心位于陕西省文化馆曲江馆区二楼,以“秦韵千年·守正创新”为核心理念。
陕西省非遗体验中心内,孩子们转动“张氏风筝制作技艺”展区的转轮,通过齿轮驱动风力模拟系统;点击陕西美食数字地图,“吃遍”虚拟陕西特色美食;在“戏苑百花”区域,传统戏曲与现代科技融合的沉浸式体验让游客流连忘返。
传统技艺破圈
非遗吸引更多年轻人
非遗为何让年轻人越来越“上头”?产品形态的创新是第一驱动力。
在汪氏皮影工作室里,汪海燕展示了她所设计的袖珍戏台礼盒——30厘米的礼盒盖子支撑起来便是戏台,油光铮亮的英歌舞皮影小人带着现代流线特征。这是关中文化与潮汕文化首次通过皮影的方式在西安融合,也是电商潮玩对国风非遗的跨界尝试。
汪海燕还创作了“西安地标系列”皮影:碑林、大雁塔、兵马俑、钟楼等城市符号,通过皮影艺术重新演绎。这些作品已成为陕西文旅惠民平台上的爆款文创。
非遗文创越来越受年轻人欢迎,非遗的跨界联动是破圈关键。
随着电影《长安的荔枝》热映,相关文创迅速走红:“小吉荔”毛绒玩偶圆滚滚地包裹着软毛,自带“大吉大利”祝福;荔枝皂三层芬芳设计,表皮像刚从岭南摘下的鲜荔枝。
7月20日晚,在曲江大悦城举办的《长安的荔枝》的主题活动中,岳云鹏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同创作的油泼辣子配爆珠酸奶冻惊艳亮相。活动策划人介绍,当晚客流量较平日增长3倍,周边餐饮零售同步升温。
汪氏皮影工作室的主理人是陕西汪氏皮影第五代传承人党飞华。其自媒体账号“汪氏皮影·确实牛皮”,通过短视频用皮影演绎迈克尔·杰克逊、擎天柱等,让古老技艺频频打破“次元壁”。
美团旅行数据显示,今年含非遗体验的亲子游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55%,其中新一线及以上城市家庭消费者占主流。西安各大景区、博物馆都推出了非遗研学项目。
如今,走在书院门、陕西省非遗体验中心时,常会见到这样的景象:孩子们在皮影戏台前目不转睛,大学生直播团队对着手机展示掐丝珐琅制作,年轻情侣试戴皮影元素的耳环饰品……当青春遇见非遗,碰撞出数不尽的活力火花。(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骁华 实习生 张语歆)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