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渭南:“硬核”防洪屏障 守护渭河百年安澜
2025-07-30 16:47:44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张雨晨责编:高岗

  在渭河综合治理工程渭南城区段,整齐堆放的备防石,组成渭河“护盾”;高大挺拔的杨树,如同严阵以待的防洪卫士;堤顶宽阔平整的公路,为两岸民众出行“加速”……

陕西渭南:“硬核”防洪屏障 守护渭河百年安澜_fororder_图片2

航拍镜头下的渭河

  渭南市渭河生态区保护中心副主任刘晓红介绍,渭南市渭河综合治理项目于2011年开工,次年6月完成堤防建设,2015年完成堤顶建设。项目对168公里渭河堤防、53公里南山支流堤防进行加高加宽,铺筑168公里堤顶道路,实施158公里堤顶绿化,并建成9座渭河支流入渭口交通桥、3处防倒灌工程。

陕西渭南:“硬核”防洪屏障 守护渭河百年安澜_fororder_图片3

渭南河道

  项目如长龙盘踞,西起渭南与临潼交界,东至潼关入黄口,涉及渭南高新、经开、临渭、华州、华阴、大荔、潼关七县及市区。

  “随着项目的建成和巩固,渭河防洪能力大幅提升,防洪标准由过去的五十年一遇变成百年一遇。”刘晓红说,“项目建设后,经过多部门监管,无序采砂变为有序采砂,水生态得到有效恢复。”此外,工程还推动华州、华阴蓄滞洪区蓄水运行,完成191平方公里滩区清障、2万亩退耕还河还湿地。

  刘晓红介绍,渭南城区段是渭河综合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该段工程左岸西起临潼渭南交界的楼赵村,东至临渭区苍渡工程,全长25.16公里;右岸西起临潼渭南交界的零河口,东至赤水河口,全长26.51公里。该区段加宽加固堤防,使其迎水坡坡比达1:5。

  城区段防洪工程不仅是抵御洪水的“硬核”屏障,更是便民利民的民生工程。这里的堤顶道路,极大方便了两岸群众出行。三处生态公园,成为两岸群众休闲娱乐好去处。与此同时,这里还每年举办自行车越野赛,在为自行车爱好者提供展示舞台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渭南城市的知名度、影响力。

陕西渭南:“硬核”防洪屏障 守护渭河百年安澜_fororder_图片4

渭河生态公园群众正在骑行

  “位于城区段的河滩李工程,是渭河干流在这里的重要险工。”刘晓红介绍。在这里,30米宽的防护林带郁郁葱葱,沙王大桥跨河而过。在几次洪涝灾害期间,河滩李工程岿然不动,牢牢守护着渭南城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文/吴明玲 主办方供图)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