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央视“文化中国行·打卡高校博物馆”专题播出打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其系列主题“探秘中华农耕文化基因库”“穿越百万年的生命对话”“探秘中华第一‘虫羽’宝库”视频播放量近200万次,令农文旅火热“出圈”。8月以来,博览园客流量持续攀升,不断刷新单日接待纪录。
杨凌示范区将农耕文化与现代艺术巧妙融合,为文旅活动注入了新活力。
文旅从“传统农耕”到“艺术互融”
7月中旬,2025杨凌暑期文旅活动在教稼园启动。活动现场,陕西人民艺术剧院一级演员蒋瑞征深情朗诵《诗经》作品,带领现场观众感悟“后稷教稼”的古老传说。随后,陕西交响乐团演奏《激情燃烧的岁月》《丰收锣鼓》等音乐节目,动听的交响乐和歌声描绘出农耕生活的多彩画卷,展现了农耕文明的生生不息。
“这是我首次近距离感受中国农耕文化,诗歌和音乐的美妙融合,让我对中国的传统农业有了更浓厚的兴趣。”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留学生阿依达兴奋地表示。
这正是杨凌打造农文旅IP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杨凌围绕农文旅融合发展,先后推出了十余项主题活动。游客不仅能在景区体验传统农事操作,还能在夜晚交响乐的伴奏中感受农耕文明的深厚底蕴。这种“文化+体验”的模式,既保留了农耕的质朴感,又通过艺术形式提升了文化感染力,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的广泛参与。
此外,杨凌文旅节目还首次登上央视《中国文旅大联欢》直播节目,农耕文化的资源禀赋收获全网观众19.5万次点赞,在线观看人数累计超640万,节目话题阅读量突破10.2亿。农文旅正从简单的参观游览转向深度文化体验,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研学从“浅层体验”到“沉浸互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作为国内最大的农业主题博物馆组群,建有昆虫、动物、土壤、植物和中国农业历史五个博物馆。每年因其独特景观吸引20余万观众慕名而来。博览园通过“实物+互动”的模式,将研学活动推向新高度。
走进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游客可以近距离观察3000年前的碳化小麦粒,直观了解农耕文明的演变历程。在昆虫馆,一面动态显示的投影墙可通过手指触控,展示昆虫的更多细节,科技感十足。“原来地球上的昆虫竟有100多万种,太震撼了。”参观期间,西安长庆八中的学生纷纷感叹。他们表示,希望自己未来能成为一名生物学家,探索更多奥秘。
近年来,博览园已不再局限于静态展示,而是通过互动性和参与感,让“学”与“游”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此外,杨凌示范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面向西安50多所中小学开展“hello!农业”农科特色研学推介会,持续布局研学产业链。一场“研学游”下来,丰富的知识不仅让观众大饱眼福,沉浸式学习方式也深受家长和学生的好评。
市集从“后备厢经济”到“文创聚落”
8月15日,杨凌渭河湿地生态公园“潮玩集市”系列活动持续开展。傍晚时分,河水潺潺,晚风轻拂,由一辆辆私家车、手推车乃至便携桌椅搭建而起的小铺陆续亮灯营业。手工文创、潮流手办、网红美食等应有尽有,每辆车的后备厢都藏着一个惊喜。
此前,首届“杨凌礼物”征集大赛成功举办。一批极具创新意识的设计作品,别具一格地展现了杨凌农产品、食品与艺术品的文化内涵。杨凌不仅借助文化活动和现代艺术形式提升农耕文化感染力,还通过科技赋能研学体验,打造沉浸式学习场景,更以“潮玩集市”“杨凌礼物”等新兴载体推动文创产业化、市集品牌化。
截至目前,杨凌接待游客量达265.4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72亿元。(三秦都市报记者 孙建恒)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