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2025渭南百团戏曲联赛颁奖暨优秀剧目展演开幕,图为颁奖仪式后展演剧目《铡美案》第三场《告状》。渭南日报记者 牛纲 摄
“八百里秦川,秦风浩荡,三千万儿女,高唱秦腔。”这悠扬的旋律,如同历史的回响,穿越时空,诉说着秦东大地上的沧桑变迁。
10月4日,2025渭南百团戏曲联赛颁奖仪式后,为期4天的优秀剧目展演在万众期待中拉开帷幕。本次展演精心策划“本土名家领衔+跨区域院团特邀”演出阵容。10月4日至7日期间,每日均设国有与民营院团专场,并特邀青海、甘肃等地知名院团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登台,让市民在“家门口”尽享兼具本土风味与高规格的艺术盛宴。
板胡响处,锣鼓起时,一招一式尽显戏曲之美,一颦一笑传递戏曲神韵,悲凉处哀婉凄凉,豪迈处慷慨激越。尽管秋雨绵绵,但台下依然人声鼎沸,观众或撑伞而立,或披雨衣而坐,将偌大的广场点缀成一片流动的五彩海洋。雨水敲击伞面的声音,与台上高亢的秦腔相互应和,谱写出一曲跨越古今的艺术交响。
本土秦韵 根深叶茂吐芳华
10月4日上午9时30分,细雨纷飞,渭南市秦腔票友协会群英秦腔剧团的演员早已在精心搭建的遮雨棚下准备就绪。《春江月》的悠扬唱腔在城区中心广场上空回荡,穿透雨幕,直抵观众心灵深处。台下观众或坐或立,在雨中静静聆听,每到精彩处,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与雨声交织成特殊的和声。
“这样的天气还能看到如此投入的演出,实在令人感动。”55岁的吕兴军撑着伞说,“我从小听着秦腔长大,今天这场《春江月》的演出,演员的表演格外动情,也许正是因为雨水的洗礼,让艺术更显纯粹。”
当日下午,华阴迷胡传统剧《福寿图》的演出同样精彩。华阴市迷胡剧团的演员以细腻传神的表演,将这部以弘扬爱老、敬老、孝老传统美德为主题的剧目演绎得淋漓尽致。演员的唱腔在雨声中更显清越,每一个身段、每一个眼神都传递着艺术的温度。
夜幕降临,颁奖仪式后的《铡美案》将演出推向高潮。渭南市秦腔剧团的一级演员党美丽、史玉国等人以精湛的技艺,将这部经典剧目演绎得荡气回肠。台上演员声情并茂,台下观众如痴如醉,雨水仿佛成了这场艺术盛宴的特殊伴奏。
浓郁的乡音,耳熟能详的故事以及演员惟妙惟肖的表演让现场观众大呼过瘾,喝彩声、鼓掌声不断,大家看得兴高采烈,赞不绝口。“听了秦腔,酒肉不香。”看台上,老戏迷张红娟高兴地说,“只要在繁忙的劳作之余,听上一段秦腔,就能忘记一天的疲惫。”
梅花绽放 名家精品动人心
本次展演特邀的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为秋日的渭南带来了别样的艺术风采。
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杨升娟在《花亭相会》中的表演令人难忘。她的唱腔清越明亮,表演细腻传神,即便在雨中也丝毫不减艺术感染力。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身段都恰到好处,将人物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雨水顺着舞台边缘流淌,她却浑然不觉,完全沉浸在角色之中。观众撑着雨伞,却无人顾及被雨水打湿的衣襟,完全沉浸在艺术的享受中。演出间隙,记者见到正在后台补妆的杨升娟。“我们必须多下基层、进校园演出,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们感受秦腔的魅力,喜欢上这门艺术。同时,老带新、传帮带也至关重要,只有一代代人接力,秦腔才能永葆活力。”杨升娟表示。
“能在这样的天气里看到杨老师的表演,是一种难得的缘分。”戏迷白智文感慨道,“她的表演有一种魔力,能让人忘记周遭的一切,完全进入戏中的世界。”
西安易俗社社长、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惠敏莉带来的《三滴血》同样精彩纷呈。舞台上的她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家风范,唱念做打无不精湛。雨水打湿了舞台,她却依然从容不迫,每一个步法都很稳,引得台下掌声雷动。表演结束后,惠敏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双节’期间,西北五省各大院团齐聚渭南,让老百姓看好戏、过戏瘾,享受文化盛宴。未来,我要把更多好作品送到大家面前,让艺术真正走进群众心中,让群众感受艺术的魅力。”
外省院团的倾情加盟,也为展演注入了多元的艺术活力。青海演艺集团带来的秦腔《买酒》节奏欢快,一招一式韵味十足;甘肃省秦腔剧院的《伐子都》则以高难武戏见长,演员功底扎实,场面震撼。台上光影辉映,演绎着人生的悲欢离合,诉说着忠孝节义的深刻内涵。台下氛围热烈,有的观众轻轻击打拍子,有的则微张着嘴,低声哼唱着戏曲的旋律,还有的拿起手机,捕捉着这瞬间的美好。
在秋雨绵绵的渭南,这些秦腔表演艺术家以最专业的素养和最饱满的热情,为观众献上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
非遗生辉 古艺新枝绽华彩
戏曲声声不仅回荡在渭水河畔,也成功带动了周边非遗市集的人气与活力。各具特色的展位上,蕴含着地方文化与古老技艺的产品琳琅满目,与文化演出相映生辉。
在恒源荞麦的展位前,荞麦粉、饸饹等绿色深加工产品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咨询。“我们主打健康理念,这次活动真是一个绝佳的平台,让我们借文化戏台,聚足了人气,也把地方特产送进了更多人的视野。”工作人员王增宽欣喜地表示,一场演出,带火了一片市场。
同样忙碌并满怀喜悦的,还有渭南秦艺坊民俗文化传承有限公司的经理杨晓红。她的展台上,虎头服饰、虎头帽、手工香包、布艺挂件等工艺品洋溢着浓郁的地域风情。“真没想到这么受欢迎!”她指着几近售罄的展品说,“传统手工艺一旦遇上大型活动,就能迅速找到知音,让我看到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此次活动的意义已不仅仅是一场视听演出,更演进为一个融合了观演、体验与消费的立体文化空间。它以最亲切、最生动的方式将高雅艺术送到百姓身边,同时也为我市非遗产品打开了明亮的展示窗口。
秋雨初歇,戏台灯火渐次暗去。最后一声秦腔消散在暮色中,观众却仍驻足广场,像是期待下一折戏的开场。4天的演出落下帷幕,但舞台之外的传承仍在继续——老戏迷带着孙儿哼唱新学的唱段,年轻演员在后台向老师傅请教身段。秦腔的生命力,正蕴藏在这些平凡的日常里……大家共同观赏、共同唱和这场全民参与的戏曲盛宴,深切感受到传统戏曲艺术在新时代的独特魅力与活力。(渭南日报记者 赵倩茹 吕洁 王小敏)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