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下午,“八十八载仁心·无国界守护——驻华大使夫人西安行走进西安交大二附院”活动圆满举行。来自土库曼斯坦、约旦、巴林、科摩罗、也门、萨摩亚、马耳他、埃塞俄比亚、土耳其、比利时、摩洛哥、孟加拉国、乌兹别克斯坦等13个国家的驻华大使夫人齐聚这所拥有88年历史的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西安交大二附院”),通过参观特色科室、参与“她力量”座谈、见证国际医疗合作成果等,共同搭建中外医疗健康交流的新桥梁。

驻华大使夫人走进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驻华大使夫人走进儿童大楼了解儿童神经康复中心相关情况
一走进儿童大楼,特殊儿童的“康复乐园”便带给驻华大使夫人们强烈的人性关怀的感动。儿童神经康复中心作为西北地区最早深耕该领域的机构,20余年帮助了1000余名困境患儿,成为了他们的“希望港湾”——700平方米的空间里,卡通壁画与童趣玩偶驱散医疗环境的严肃,滑轨悬吊训练系统曾让一位4岁痉挛型双瘫女孩经8周“太空行走”游戏独立迈出53步,感觉统合训练区的巨型陀螺、波波池则通过科学刺激提升孩子注意力,随机对照数据显示12次训练后注意力可提升30%。“我看到医生在帮助孩子治疗,他们的父母就在旁边鼓励他们,这种科学且温暖的治疗方法以及令人放松的环境,让我十分感动,我相信这些孩子们会很快好起来,拥有美好的未来。”孟加拉国驻华大使夫人努兹哈特·纳兹穆尔感叹道。妇产科内,婴儿按摩演示传递着对新生命的温柔守护,医护人员用草莓味舌压板开展口肌训练,在适宜的室温中为婴儿按摩四肢,既促进母婴情感联结,又助力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发育,让“生命之初的呵护”具象可感。

驻华大使夫人走进妇产科,了解产后康复训练的具体情况
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及能力输出单位,西安交大二附院的国际贡献早已从技术突破延伸至全球健康服务。驻华大使夫人们聚焦医院的“硬核”医疗实力——骨科的国际首例3D打印可动人工椎体,让众人直观感受中国骨科技术的领先水平;泌尿外科的5G远程机器人辅助手术设备更成为焦点,许多驻华大使夫人在医生的指导下亲身感受。“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这种医疗设备,它可以远程进行手术,非常神奇,让我印象深刻,我非常期待约旦可以和西安在医疗技术上有更多的交流和合作。”约旦驻华大使夫人阿曼尼·塔迪尔在体验后忍不住赞叹。据了解,该技术可实现2000公里外的精准手术,已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过紧急医疗支持,成为用科技打破距离阻碍的有力实践。

驻华大使夫人认真了解3D打印可动人工椎体

约旦驻华大使夫人阿曼尼·塔迪尔正在体验5G远程机器人辅助手术设备
更动人的是中国医护的“软性”担当。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长期无偿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派遣医疗队的国家,自1963年向阿尔及利亚派出首支援外医疗队以来,中国累计向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援外医疗队员3万余人次。“西安交大二附院已持续54年投身援外事业,累计派出36批次、120人次医疗队员,其中27位是女性医护工作者。我们的足迹遍布马拉维、瓦努阿图、苏丹等国家,创造出了援助国家医学史上多个第一。”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刘昌在座谈会上自豪地介绍。西安交大二附院的援外医生也先后分享一线故事,从洪灾救援到妇幼健康帮扶,这些亲身经历让大使夫人们深刻理解中国“医疗无国界”的实践。现场还发布了“海外优青计划”,进一步展示出医院“汇聚全球英才,共创医学未来”的开放姿态,也明确了医院将通过人才培养、技术共享,持续为全球医疗健康事业注入“中国力量”。

“医无国界·她力量改变世界”主题座谈会现场
驻华大使夫人代表也积极参与对话,不仅介绍了本国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更深入分析了女性医护人员的从业现状与发展需求。比利时驻华大使夫人潘黄河表示:“如今,比利时近半数医生以及大多数护士、助产士和研究人员均为女性。她们的引领作用,持续提升着我国医疗体系的质量与人文关怀水平,期待未来能在女性医护培训、妇幼健康合作等领域深化与中国的交流。”女性视角的碰撞与共鸣,为中外医疗合作开辟了更具温度的方向。

土耳其驻华大使夫人莱赞·于纳尔体验中医问诊
现场的中医诊疗体验与手工香囊制作活动,更成为中外医疗文化交融的亮点。西安交大二附院中医医护人员为大使夫人们提供中医问诊服务,传统香囊的香气则让大家直观感受中国传统医学的魅力。
八十八载风雨兼程,西安交大二附院从西迁路上的医学火种,成长为推动国际医疗合作的重要力量。本次驻华大使夫人西安行走进西安交大二附院活动,不仅展示了中国医疗的发展成就与国际担当,更以女性力量为纽带,为中外医疗合作注入新活力。未来,西安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深化“一带一路”医疗交流,让无国界的守护惠及更多民众,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更多“中国方案”。(文/图 陈楠)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