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农高会:全球农业合作的“桥梁”
2025-10-27 15:30:05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吴明玲责编:王菲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农业不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孤立课题,而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与机遇。10月25日,以“新质生产力 农业新未来”为主题的第32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以下简称“农高会”)在陕西杨凌开幕。本届农高会不仅是展示农业科技成果的窗口,更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推动农业国际合作的重要桥梁。通过国际会议、海外展区与国内国际联动展陈,农高会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搭建起一座双向流动的农业技术、产品与理念之桥。

杨凌农高会:全球农业合作的“桥梁”_fororder_图片1

第32届中国杨凌农高会开幕现场

  国际交流会议:从“智慧碰撞”到“机制化合作” 筑牢全球农业创新协同底座

  本届农高会期间,2025上海合作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议、2025国际苹果产业科技创新大会、第五届世界奶羊产业发展大会暨乡村振兴论坛等多场高规格国际会议密集召开。这些会议不仅是信息交流的平台,更是推动农业政策对接、科技协同与标准互认的“软联通”机制。

杨凌农高会:全球农业合作的“桥梁”_fororder_图片2

2025上海合作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议现场

  在2025上海合作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议上,来自白俄罗斯、伊朗、巴基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代表与联合国可持续农业机械化中心项目官员,围绕“农业机械化与可持续发展”展开磋商,并发布“后稷农业大模型”等成果。这不仅是中国农业数字化成果的对外输出,更是区域农业治理模式的共同探索。

杨凌农高会:全球农业合作的“桥梁”_fororder_图片3

2025国际苹果产业科技创新大会现场

  而2025国际苹果产业科技创新大会则汇集了美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国的顶尖学者与企业代表,从种质资源到智慧栽培,从采后技术到产业经济,构建了一个跨学科、全链条的全球苹果产业创新网络。

  这些会议不是单向的“宣讲”,而是双向的“共创”,推动中国农业科技融入全球创新体系,也促使国际先进理念在中国落地生根。

  海外展:从“产品输出”到“产业赋能” 构建中国农业技术落地的“本土化生态”

  如果说国际会议是理念的交流,那么海外展则是实体技术与产品“走出去”的关键路径。本届农高会首次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设立海外展区,本次展览设立综合展区、中国城市馆、特色农业品牌展、特色农产品品鉴、产销对接洽谈等5个展区,此外还成功举办产销对接洽谈会、田间展及海外园区招商推介活动,集中展示了中国在节水灌溉、智能农机、苹果育种、病虫害防治等领域的实用技术与装备。

杨凌农高会:全球农业合作的“桥梁”_fororder_图片4

第32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乌兹别克斯坦展区活动现场

  海外展不是简单的“产品外销”,而是系统性的技术输出与本地化融合。田间展在中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设置“技术、品种、模式”展区,让乌兹别克斯坦的农户、企业与政府“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展示方式,极大地增强了中国农业技术“走出去”的适配性。

  据统计,本次海外展共吸引乌兹别克斯坦多家农业企业及近千名采购商和专业观众参观洽谈。初步统计,意向签约金额达6000万元,涉及无花果产业技术、优良苹果品种输出、农资农机、节水灌溉设备出口等多个领域。这标志着农高会海外展已然成为新的“合作平台”,推动中国农业从“产品出海”迈向“技术出海”与“标准出海”。

  国际农业交流合作展区:从“商品互通”到“价值共生” 激活全球农业产业链的“双向融合效能”

  此次国际农业交流合作展区成为本届农高会最具“国际味”的区域。斯里兰卡的啤酒、瑞典的园林机械、卢旺达的咖啡……这些来自全球的“家乡好物”与先进技术在此交汇,不仅是一场感官盛宴,更是全球农业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缩影。

杨凌农高会:全球农业合作的“桥梁”_fororder_图片5

国际农业交流合作展区现场外国参展商向观众介绍特色商品

  这个展区不仅是“引进来”的窗口,更是“双向合作”的起点。来自瑞典参展商Robin Stig Johannes Sundfors表示,希望通过农高会了解中国轻农业与园林市场的需求,推动设备本土化定制;埃塞俄比亚参展商则希望将卢旺达咖啡及其背后的可持续种植理念带入中国。这些来自各国参展商的想法表明,农高会已从“中国看世界”的单向展示,发展为“世界与中国共创”的双向平台。

  据了解,本届农高会吸引了近50个国家的1800余家企业参展。从国际会议的“机制化协同”,到海外展的“本土化赋能”,再到交流展区的“价值共生”,杨凌农高会正在重塑全球农业合作的逻辑——它不再是“中国输出技术、世界提供市场”的单向通道,也不是“国际引进商品、中国消费”的简单贸易,而是一个“技术互鉴、需求对接、文化共情”的立体生态平台。

  在这里,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全球农业升级提供“解决方案”,全球优质资源也为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正如本届主题“新质生产力 农业新未来”所揭示的,农业的未来在于开放、合作与融合。杨凌农高会,正以其日益增强的桥梁功能,推动着全球农业走向“命运与共”。(文 陈楠 图源 杨凌农高会组委会)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