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渭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据渭南市农业农村局三级调研员刘刚介绍,近年来,渭南市系统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提升”行动,以党建统领、规划先行、机制创新、项目支撑为抓手,在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上持续用力、全面突破,走出了一条具有秦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发布会现场
刘刚介绍,渭南市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推行“一图一表一清单”工作法,全覆盖编制“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图,细化村级发展任务清单和建设标准,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全市建立纵横联动的“1+2”工作体系,即以市委农办为龙头,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为两翼,形成贯通市县镇村的工作网络。渭南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统筹推进“千万工程”示范创建。2025年,渭南全市共建有“千万工程”省级示范村196个、市级重点村293个,53个村入选陕西省首批“千万工程”示范村名单。
为保障建设实效,渭南市健全项目库管理制度,坚持“村申报、镇审核、县审定、市备案”原则,谋划实施项目633个,总投资7.2亿元。市级财政专项安排5480万元,用于奖补重点村、镇项目166个。今年以来,已开工项目496个、完工304个,落地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好事。
在推进乡村建设的同时,渭南市积极探索“片区化”推进新路径。渭南市委、市政府成立市级工作专班,在大荔、合阳两县率先启动乡村振兴片区建设试点。通过调研论证、科学规划,提出“农文旅商融合、村企合作联营”等7种村庄连片发展模式,明确人居环境、产业、基础设施、治理等四个方面33项评价指标,探索形成具有渭南特色的乡村振兴片区建设模式。目前,片区建设实施方案和资金管理办法正在加快制定,为全市乡村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经验。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中,渭南市突出抓好“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任务。全市累计新建改造农村户厕77万余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3.22%;建成并正常运行255座镇级垃圾中转站,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覆盖率达95%;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852个行政村,治理率达40.6%。同时推进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1.98%。
在产业发展方面,渭南市做大做强“土特产”经济,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升级。白水苹果、澄城樱桃、富平尖柿、大荔冬枣、韩城花椒等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九大区域公用品牌总价值达295.67亿元。潼关肉夹馍、韩城大红袍花椒等被纳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互认产品清单,“渭南制造”正加速向“渭南品牌”转变。
在基础设施提升方面,渭南市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1.7万公里,自来水普及率达99.68%,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比例达93%。全市累计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2566个、农村幸福院1425个,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不断优化。
刘刚表示,下一步,渭南将继续以“千万工程”为牵引,统筹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提升、基层治理创新,打造一批可看可学、可感可行的和美乡村样板,让秦东乡村更加宜居宜业、更具活力。(文/图 吴明玲)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