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鼻炎患者为躲过敏源定期南迁

2016-09-07 10:58:17|来源:北京青年报|编辑:王菲|责编:张琳瑞

  原标题:榆林鼻炎患者达总人口10% 为躲避过敏源定期南迁

  【今日看点】榆林鼻炎患者为躲过敏源定期南迁

  “榆林鼻炎自救联盟”来到沙蒿地进行实地调查

  【今日看点】榆林鼻炎患者为躲过敏源定期南迁

  过敏患者聚在一起相互交流病情

  【今日看点】榆林鼻炎患者为躲过敏源定期南迁

  许多榆林人受到过敏性鼻炎的困扰

  9年来,榆林人王冰(化名)第一次没有缺席自己的开学典礼。患有过敏性哮喘的王冰没有像往年一样在这个季节去南方,而随之而来的代价则是要忍受连续40天左右的鼻腔堵塞、胸口憋闷。

  每年的8月到10月之间,众多榆林的过敏者们放下手头的工作,一路南行、追寻着温润的气候,在异乡换来一个多月的安宁生活。

  因过敏者中很多人被诊断为艾蒿类物质过敏,不少深受其害者将病因与榆林城外几十年间播种下的沙蒿林联系在一起。而当地卫生部门也承认,沙蒿可能是诱发过敏性鼻炎发生的其中一个因素。

  已有患者向榆林政府建言,应尽早正视大批过敏者的问题,并尽早确定病因,以起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这样的声音尚在呼吁之中,“候鸟”南行的脚步也还无法停止,由此带来对生活与工作的改变几乎无可逆转。

  过敏

  从2007年夏天开始,尚在读小学的王冰开始表现出过敏性鼻炎的症状,连续的打喷嚏和流鼻涕困扰了他多日。“一开始以为是感冒,并没有在意,到10月份,孩子就好了。”王冰的母亲艾女士回忆。

  但到第二年8月,各种症状又卷土重来,而且愈发严重起来。艾女士带儿子到医院检查,确诊为“过敏性鼻炎”,又名“变应性鼻炎”。

  “当时大夫建议我带孩子做一下过敏源检测。”检测的时候,王冰一只手拿着一个铜棒子,另一只手被大夫用针刺向指甲缝里,在检测蒿类过敏源的时候,检测仪器上显示是4个加号,属于严重过敏。

  由于担心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王冰又进行了血清测试,但得到的结果依然是艾蒿类过敏。

  在榆林遭遇着类似过敏症状的,小王并非是孤例。1992年何先生被确诊为过敏性鼻炎,此后几年间症状不断加重。

  每到“过敏季节”忍受着鼻涕横流的困扰,用去整卷整卷的卫生纸,何先生自嘲为国家的造纸行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2002年,何先生到上海工作了几年,“当时我一点毛病都没有了,一度以为已经康复了,没想到2006年回到榆林,不但所有的症状又都回来了,甚至发展到了过敏性哮喘。”

  上世纪90年代,有一些朋友笑话何先生不停擤鼻涕的窘态,只是后来他们中的很多人也成为了过敏性鼻炎患者。

  榆林市卫生局在2014年曾表示,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榆林市过敏性鼻炎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发病率无准确数据。

  2014年,延安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柳林整、申江江调查了绥德县城、榆林市区和神木县城等三城区共4404名干部职工过敏性鼻炎有关症状及病史,发现其中503人有过敏症状,发生率为11.42%,其中榆林市区的发生率为11.13%。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