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开发区经过25年不懈努力 升级成为自贸区

2016-12-12 09:00:20|来源:陕西日报|编辑:王菲|责编:张琳瑞

  2、开发区走出省会城市

  从陕西省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建立,到目前拥有5个国家级经开区,7个国家级高新区,以及28个省级开发区,覆盖了全省11个市区。25年间,各地区开发区已成为陕西扩大开放、创新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25年来筚路蓝缕、勇为人先,各地开发区都在磨砺与探索中不断成长,从最早的“拾到篮篮都是菜”,到“招大商、大招商”,在不断地引进吸收中,逐渐摸索出一条从体制到管理再到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

  省会城市建立的各大开发区对全省的其他地区形成了优良的辐射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发展开发区是各地区谋求自己经济腾飞的共识。宝鸡市地处陕、甘、宁、川四省的接合部,陇海、宝成、宝中铁路交会于此,是连接中原、西北、西南的咽喉之地,市场辐射大,销售费用低。最适宜于建材、化工、医药、机械、有色金属等制造加工基地的建设。西部大开发孕育着西部大市场,而宝鸡正处于这个大市场的中心地带。

  宝鸡高新区按照“大集团引领、大项目带动、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的基本思路,科学筛选主导产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了钛及钛合金新材料、现代石油钻采传输装备、汽车及零部件、高速铁路装备、电子信息装备、中低压输变电、机床工具制造等七大优势产业集群,着力打造一个产业园、多个园中园,一个大产业、多条产业链,一个大集群、多个小集群的发展格局,培育了享誉海内外的“中国钛谷”品牌,形成率先发展新优势。目前,园区注册企业2860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52家,过10亿元的企业18家。实现经营总收入3000亿元,区域生产总值1000亿元。法国施耐德、日本住友、德国西门子等世界500强和秦川发展、宝光股份、宝钛股份、国核锆业、蒙牛乳业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入区。建成了亚太地区最大的真空断路器生产基地、石油钢管生产基地和纺织电子仪器及设备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钛及钛合金生产基地,西北最大的专用车生产基地和新型化学建材生产基地。

  位于秦岭之南、巴山以北的汉中盆地,地处关天、江汉、成渝三大经济圈的交汇点,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独具特色的生态系统、特色鲜明的产业基础和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使汉中市经开区发展航空配套、装备制造、食品中药、新能源新材料和现代服务等特色产业成为可能。

  201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汉中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以精干、高效为抓手的管理体制,以包抓、负责为承诺的工作制度,以亲商、安商、富商为根本的服务理念,共同搭筑了汉中经开区良好发展的经济平台。

  3、开发区带给陕西什么

  纵观25年来各地开发区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在创新机制的理念引领下,体制的革新是使开发区持续释放活力的根本所在。坚持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发展开发区的生命线。

  “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西安高新区先后推行服务承诺、超时默认等六项服务制度,打造了西部首家“零收费园区”。有了一整套鼓励支持自主创新和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体系,鼓励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西安软件园内的老牌企业美林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程宏斌说:“美林数据是伴随着高新区一起成长起来的一批老牌私企,选择进驻高新区就是因为看重高新区的体制管理机制,管委会对美林数据的帮助很多,从最初的减免租金,到在软件园大厦上标注美林数据的公司标识,再到目前给予的人才与推广市场支持,都体现了高新区对助力企业发展的不懈努力。”

  “十二五”期间,以西安高新区为排头兵的各地开发区都发挥了强有力的磁石效应,强势聚集人才、资金、科技三大科技要素,使之相互融合,陕西省的创新创业空间面貌空前繁荣,科技成果加速转化,成为各个园区发展的强劲动力。

  随着西安跻身全国新一线城市,从北、上、广、深回流的人才集聚陕西,作为“一带一路”上的核心城市,西安是除北京和上海之外拥有众多高校的地区,开发区的建立与发展,极大整合了区域内的高校资源,一条“产-学-研”一体化的新人才培养之路逐渐走上正轨。程宏斌说:“在高新区的西安软件园内有个西安软件服务外包学院,这是高新区的一大创举,这个基地不仅承担着我们新职员的入职培训,同时他们有优秀的学员也会及时推荐给我们,这从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输送对口专业人才的智库。”

  截至2015年底,西安高新区聚集各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217个;拥有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基地48个,是国家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开发区的建立带来更多的是理念的创新,而每一个开发区的建立都有着打造新型宜居城市的发展目标,“环境是第一资源,环境就是竞争力”,现代、绿色在各开发区蔓延,成片配套的小区、学校、商场超市等为园区群众提供了惬意的人居环境。创新的政务服务具有程序简、审批快、服务优等特点,为到园区兴业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宜居、宜业、宜家”的发展目标在陕西遍地开花的开发区内生根发芽,将逐渐改变陕西的城市面貌与未来经济发展之路。记者 沙莎 见习记者 夏珂

  手记 陕西的经济门户

  西安高新区作为陕西省第一个被国家列入发展规划里的开发区,其25年来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西安城市发展的史诗。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陕西开始迈入建设首批国家级高新区的行列。

  在这不到西安八分之一的土地上,产出了陕西省和西安市GDP的3.8%和13%,实现了土地的高效集约利用,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经济持续强劲的增长极。一批产业核心技术的突破,提升了西部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为本土经济赢得国际竞争优势。三星、华为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茁壮成长,企业正逐步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创新产出的主体和创新价值收获的主体。一个以基础研究、产业升级、商业价值的创新系统日渐清晰,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正成为西安高新区增长和发展的主流模式。

  作为陕西对外开放的“名片”,西安高新区不仅是国家战略的试验田,也是创新陕西的排头兵,更是“一带一路”的创新之都在陕西蓄势崛起的领头羊。2015年西安高新区特色高技术四大主导产业营业收入8650亿元,五年年均增长30%,占高新区产业总收入的比重超过65%。与此同时,西安高新区是我国军工资源最为聚集的区域之一,2015年西安高新区军民融合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特色突出的军民融合发展方式也带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

  2015年,在行政零收费的基础上,西安高新区大胆革新,将现有的59项审批事项精简至33项,精简率达到44%,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的服务环境。目前,西安高新区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开发开放战略高地,成为西安、陕西核心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的先行区,在西部经济开发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发挥着先锋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