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开发区经过25年不懈努力 升级成为自贸区

2016-12-12 09:00:20|来源:陕西日报|编辑:王菲|责编:张琳瑞

  3、开发区需要新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开发区多年来持续领跑西安和陕西经济,但经济增速在放缓。从省统计局近几年的开发区经济数据(并不完全囊括全省所有开发区,经济体量约占到85%)中看,从2012年到2016年前三季度,开发区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由24%降低到20%以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由22%降低到13%左右。当然,正如有人将开发区称作“工业经济的晴雨表”,开发区本身受到经济转入中高速增长的影响,但致力于成为地方经济的强劲引擎,寻找新动力,成为开发区必须面对的“发展中问题”。

  回溯过去,开发区引领西安和陕西发展的动力何在?众多专家学者答:创新。“用创新的精神,创新的办法,创新的体制机制,把沉淀在西安的资源挖掘出来并进行培育,使其成为发展的要素,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金乾生表示。

  那么如今,数量众多、规模扩张的开发区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又何在?专家认为,还是创新,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创新管理模式。

  白永秀比较过陕西诸多开发区的定位和产业规划,发现“有的区分并不明显”。他担心的是,“大家都在分散地做,谁都无法做大做强”。在他看来,经历了产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大发展时期,现在西安的开发区建设、城镇化建设已经走入新的阶段。特别是在经济“新常态”下,产能过剩严重、房地产市场偏向饱和,用“产”带“城”、被动城市化的道路已经滞后。未来,城市化要转为主动,立足于大西安进行城市功能分区的定位,合并部分开发区,将规模和体量做大,走专业化道路。

  而就开发区的管理体制而言,专家认为,目前大部分开发区采用的管委会模式,——政府主导、企业化运作,开发区主管经济事务,而社会事务由行政区主管,在开发区成立初期有助于其轻装上阵,但在发展过程中自然会出现和行政区之间难以协调的矛盾,原本具备优势的效率受到很大损害。

  相较之下,白永秀认为目前东南沿海地区和少数内陆省市实践的另一种模式将成为趋势:不设管委会,完全企业化管理、运作,由社会提供各种公共服务。

  “这种体制能够化解开发区和行政区之间的矛盾。”他也坦言,“当然,转型牵涉到很多问题,也需要一个过程。”记者 朱剑 见习记者 孟珂

  手 记 陕西的投资环境

  作为三驾马车之一,投资对地区经济的推动作用从来毋庸置疑。而要吸引来投资,当地的投资环境是关键因素。经过多年建设发展,诸多开发区对陕西投资环境的改善起到了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这不仅是说区内企业能够享有相应的、和沿海开放地区同样的优惠政策,更重要的是,作为改革开放的高地,开发区把许多要素盘活了。

  首先就是人才。改革开放初期,受到东南沿海地区发展环境的感召,西部人才流失严重,“孔雀东南飞”,而从西安高新区开始的开发区的设立重新留住了很多优秀的年轻人,高校资源丰富的陕西,从此真正将科技人才、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正如美国美光科技公司全球运营副总裁杰·霍金斯先生所说,他们选择在西安投资,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在于“西安的科技人才数量多、素质高、成本低、稳定性好”。

  其次是配套服务。管理体制上,区别于传统的行政机构,开发区管委会机构精简,人员精干,运转高效。金乾生回忆起在高新区管委会的时候,不需要设置完全对应上级政府的多个部门,一个部门对应多个部门,做到“一栋楼办公,一个窗口办事,一个图章管到底”,效率大大提高。有的开发区直接为企业进行新员工培训、组织业界交流、搭建业务平台。开发区本身更为市场化的土壤,有利于企业更好地面对市场竞争。

  还有是设施建设。开发区多是原地建新城,因而无论道路、电力、管网等硬件设施,还是信息、数据等软件设施,甚至生态环境、文化设施建设,都相应地达到了起点高、规划好、设施完备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高度建设中的产城融合,客观上要求不断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因而各开发区也逐步成为宜业宜居的城市新区。

  如何进一步改善陕西的投资环境?专家认为,在园区的规划上,需要从目前普遍的企业集聚转型到真正的产业集聚,使得产业上下游在园区内产生关联。同时,各园区应避免重复建设、同质竞争,按照各自的优势发展,做大做强。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