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那些生活遭际 让他创作出独特的文艺作品

2017-02-17 10:56:27|来源:国际在线|编辑:王菲|责编:张琳瑞

奖状证书。

  在学生们的眼中丁均地是一个全能教师    

  对文艺的热爱,让丁均地在求学期间,把大量的兴趣和精力都放在“语文”上,那个时候四大名著,各种文艺书籍他都有涉猎,其中贺敬之的《回延安》、《雷锋之歌》等作品也是丁均地最喜欢的诗歌。

  因为特殊的才华,1971年初中毕业后的丁均地就进入村上的小学成了一名民办教师,8年后民办教师转公办的考试中,在300多人的竞争中,丁均地以第一名的成绩顺利通过了那场考试。

  当时“考官”是在黑板上抄题,不要求考生在考卷上抄题可以直接答,因为平时阅读面广,知识积累丰厚,丁均地至今记得,考官抄完了题,他也答完了所有题目。

  之后在近40年的教学生涯中,从普通教师到主任、校长,丁均地一共在11个农村学校中做过老师,除了2所初中,其余9所都是小学,这期间,他既是语文教师,同时也是音乐和美术教师,在学生们眼中,这个能拉二胡、会画山水、书法精通、文章又写得好的老师简直就是一个“全才”。

  工作后的丁均地把大量时间放在了文艺创作中,学校的文艺演出,村里的宣传队,很多节目,丁均地既是编剧也是导演。

  那时丁均地给自己取了一个笔名“丁石”,因为母亲姓石,这个笔名丁均地说完全是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情。

  1996年在学校当副校长的时候,学校的秦腔自乐班参加武屯镇秦腔大赛。因为自乐班成立不会,演唱水平有限,那一次丁均地觉得一定要在内容同上取胜。“熬”了3天,他精心编了三个唱段,从赞阎良到批斗邪教,完全是应时之作,没想到20多分钟的演唱,居然拿下了当年秦腔大赛的第一名。唱词还被推荐到市里并获奖,那一次丁均地得到了30元的稿费,“丁石”这个名字开始被更多人知道。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