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者脑洞大开后 是这样的

2018-06-20 10:34:25|来源:三秦都市报|编辑:王菲|责编:赵滢溪

  

  在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全国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来自全国的185件科技作品进行了集中项目展示。这些展出的作品个个都是科技工作者智慧的结晶,科技改变生活在这里得到了完美诠释。    

  太阳能Wi-Fi无人机吸睛     

  “爬山、野外救援、航班上等无信号盲区它都能解决,也就是说,不限时间、地点,只要移动网络覆盖不到的地方,有了它,信号的问题迎刃而解。”西北工业大学周洲教授和她的团队带着太阳能Wi-Fi无人机一经亮相,让很多在场的人将羡慕的目光投向了他们。这个太阳能Wi-Fi无人机通过空中单机或多机基站,进行区域覆盖,形成灵活的移动互联网空中宽带通信基础设施,可以解决偏远地区、广域海上和灾区等应急场所快速搭建信息桥梁的难题。    

  “如果面对灾害造成的地面通信系统瘫痪,它可以及时给灾区救援人员快速搭建一条五星的沟通桥梁。”她说,构建灵活、便捷的“无线宽带空中之路”“让Wi-Fi无处不在”,是当今极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业,基于此,一些边缘地区通信和野外救援等实际问题,它都能办到,可解决当地或被困人员无法与外界联系的困难。  

  手机扫扫就知道食品是否安全   

  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心的大民生问题,如果告诉你,用你随身携带的手机就能检测食品是否安全,你信吗?在全国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展出的展品中就有这种“神器”。由太原理工大学研发的“基于智能手机技术对食品中有害物质快速定量检测系统”通过安装一款APP,就能实现用手机来检测食品安全与否。    

  “传统的检测手段已经无法满足监督快速和预警的需要了,我们将生物芯片、光电传感、3D打印和智能手机技术相结合,研制了这套快速、简单的食品安全检测系统。”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个技术的创新亮点是,对生物芯片使用智能手机进行光学图像读取时,光照条件是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因此这个系统设计并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了便携式光学装置,大小只有71×64mm,相当于半个手掌大小,用来提供均匀光照。此外,还会提供一个2毫升的标准试剂,通过提取样品放置在生物芯片上,加注试剂,使用纳米技术进行信号增强,灵敏、快速得到检测结果,将生物芯片放置到光学装置中,再利用手机APP进行读取,所检测食物的指标就会一目了然,比如农药残留、霉菌毒素等都能进行检测。  

  伪装打扮的犯罪分子都能揪出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科技工作者研发的“智能监控人脸识别系统”就像老鹰的眼睛一样能够精准定焦猎物。“这款智能监控人脸识别系统,不光能识别被监控拍到的清晰面孔,如果犯罪分子经过伪装后遮掩过的面孔,系统依然能够进行人脸识别。”研发这款系统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智能监控人脸识别系统是通过捕捉人脸信息,可以自动发生提醒或警报。在公共场所,只要人的面孔被摄像头拍到一次,在监控中通过截图,得到此人的照片信息,然后通过在系统中进行设置,再次拍到该面孔时,便会发出提示或者警报。  

  工作人员介绍说,经过伪装的面孔,可以根据目击者的描述来基本还原人物的相貌,通过系统软件可以将手绘的人脸画面转换为和公安部信息库中颜色一样的标准照片,然后录入信息库中,并在系统中设置好,如果监控中再次拍到该面孔便会自动发生警报,提醒注意。“该系统在帮助公安人员破案方面会大有用处,或是超市、小区里,如果安装这个系统,可以有效防止惯偷人员。   

  海水蒸个桑拿就成了淡水   

  还记得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派没有水喝时的那种煎熬吗?如果他当时手里有一个由南京大学科技工作者研发的便携式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太阳晒一晒海水就成淡水了,喝水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据工作人员介绍,由于海水资源丰富,将海水转化为淡水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一个有效方法,在中东地区有很大型的海水淡化装置但是需要消耗石油,而且不环保,如果能将太阳能这种可再生资源利用起来,不仅环保还节省了能源。     

  “便携式海水淡化装置是通过一种特殊的纳米吸收材料,这种纳米材料,可以实现90%以上的光吸收和80%以上的光热转化效率,通过这种材料将太阳光的能量迅速收集,并将其转化为热能对装置中的海水进行加热蒸发,析出的盐分被纳米材料收集,直接就可以得到蒸馏水,还可以通过安装冷却装置,加速淡水的收集。”工作人员说,之所以叫做便携式,是因为它最小可以做成足球那么大,方便携带,这样大小的装置一天能收集1升淡水,海水早晨装进去,晚上回来就能喝,对于海上救援、探险等都非常实用。(本报记者 王嘉)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