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老城:说不完的记忆 道不尽的老街情怀

2019-03-29 17:42:34|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吴宇婷|责编:赵滢溪

  渭南老城就像一本厚重的景观文化,摸着粗糙、读着浑厚,每次听到老城,总会给人们带来7分怀念和3分情怀,老城街位于渭南城市东部,它承载了城东的过去,见证了城东的现在,目睹着城东的蜕变。

渭南老城街牌坊

  渭南老城街,本是旧时的县衙门所在地,后来因为政权机关的西迁,曾经辉煌繁荣的小城渐渐的变成了一条平民化的街巷。老城街,它不像“东风大街”“朝阳大街”那样有时代气息,是老百姓们自己叫出来的,虽然道路狭窄不甚繁华,却是渭南最具有历史人文气息的一条街道。老城街为东西贯穿,除了这条一千多米的主干道以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小胡同,随着城市改造步伐的加快,这些小弄堂小胡同也就被忘却了,可坐落在老城街上的一处历史地标却依然清晰的驻足在市民的脑海里。

渭南老城鼓楼

  在几经变迁的街房中,老县衙因为它独特的历史特征很好的保留着原貌,坐北朝南雄踞于老城街的中段,我们看到的老县衙是古典的风格两层楼拱形门楼,两边还镶有砖雕的八个大字:三秦要到八省通衢,老县衙对于咱们渭南来说不光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标性建筑,更是老一代渭南人对于渭南县的一个回忆。

  市民牛师傅中学时期就在老城街读书,回忆起当年的县衙,发生过的事情仍历历在目。 牛师傅回忆说,这是当年县政府所在地,现在看起来跟过去没有太大区别,门楼保留较好,只是里面的建筑有些变化。

  据老人们回忆,当时的渭南原本是一个农业城市,城市规模比较小,老城就是当时渭南县的中心,在鳞次栉比的新式房屋群中,老县衙如一位穿着长袍的长者,门楼上额渭南县,两侧刻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 在门洞背面上额刻有具瞻二字,门楼上是青砖碧瓦建筑的古典式重檐楼房,老县衙在之后也当做过部队招待所使用。        

  比老县衙历史更久远的就是城东的城隍庙了,推开这个铁栅栏门走进城隍庙的院子我们可以看到院子非常干净,有正殿,偏殿,每到过年期间正月初一到十五,渭南当地老百姓就会前来祭拜祈福 祈福来年风调雨顺。       

  城隍庙算是历史久远了,相传始建于隋唐,明嘉靖时因华县地震震毁,后现址重建。 改革开放以后城隍庙逐渐发展起来,但鲜有活动,当地群众记忆中的三间小庙已不复存在。2002年,庙内成立了管理委员会,用旧房改造了一间庙宇取名元辰殿,后三间小庙扩建至五间,每逢年节,周围百姓都会前来祈福。

  老城是当时渭南县的政治文化中心,人气最旺的要属城隍庙对面的瑞泉中学,多少莘莘学子在此寻梦,只为从这里鱼跃龙门,那个年代在无数家长和学生的心里,它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每到八月,自全国各地的录取通知书纷至沓来,学校门口的大红榜也格外醒目,学校的荣耀,也是整个老城街的荣耀。如今,瑞泉中学搬迁新址,以展新的形象坐落于城市东边。

  与城区其他主干道相比,老城街略显沧桑陈旧,但老旧中又不失古朴和雅致的气息。瑞泉学校、老县衙、城隍庙这些烙有渭南厚重历史痕迹的老城印象承载着老渭南人太多美好的青春和记忆。如今,改造后的老城,像一颗古老的璞玉被镶嵌在城市一隅。老城不老,它以独特的光芒换发着新生机;老城不老,它用一砖一瓦续写着渭南这座城市的新的辉煌。(来源:渭南市委宣传部)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