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山水一城歌——渭南市扎实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工作综述
2020-04-23 17:14:43来源:渭南日报编辑:王菲责编:石丽敏

  有诗云:“挂冠寻竹渭南村,那识无人与有人。但怪此心笼不住,时时飞上华山云。”

  华山脚下、渭水河畔,诗中所言景象仍在眼前、历久弥新。

  空中俯瞰,渭南是一块绿色福地:华山、少华山国家森林公园郁郁葱葱,水墨丹青般的清新淡雅,既彰显北方的豪迈气势,又谱写出中华之魂的大气凛然;

  走进探访,这儿又是一片红色故里:渭华起义旧址、渭北革命根据地旧址等红色文化资源,镌刻下共产党奋斗的足迹,爱国主义精神在这里世代传扬;

  细细品味,这里又是一方文化沃土:诗经文化、沙苑文化等一本本厚重的经典,记载着华夏文明悠久的历史。史圣司马迁、字圣仓颉、酒圣杜康在华夏文明史的大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化,让渭南这块土地久负盛名,让500余万秦东百姓挺直了精神脊梁。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乘着全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春风,坐拥历史厚赠的渭南坚持打好“文化牌”,始终坚持把文化强市建设作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将文化和旅游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合点,致力于整合优质文化旅游资源,加快打造国际华山、旅游城市、帝陵文化、红色爱国教育等文旅融合旅游品牌,做好黄河文化旅游大文章,推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渭南市先后被文化部、财政部评为“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文明渭南”的魅力名片添上了一抹亮丽色彩。与此同时,美丽渭南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成为国内外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厚积薄发的文化旅游产业令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出新的光彩。     

  全域布局统筹规划 构建黄河文化旅游新格局

  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

  在世界发展进入“旅游时代”的当下,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发展、培育发展新动能的生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渭南走文旅融合的发展新路提供了根本指引和遵循。

  渭南境内从韩城到潼关,形成150公里长、10公里宽的秦晋黄河大峡谷,上演了鲤鱼跳龙门、岳渎相望、女娲造人等美丽的传说故事。

  如何做好文旅融合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市委、市政府坚持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准确把握政策导向,大力推进渭南“黄河文化旅游”整体品牌建设,打造国家级黄河文化旅游廊道,做足黄河华夏京畿道文化、东府民俗风情和黄河湿地旅游大文章。

  展开近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一目了然,文旅融合成为提及频率最多的“关键词”之一。以文化为灵魂、旅游为载体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已成为我市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力引擎。

  渭南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决定》《关于支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政策》《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文化与旅游科技金融融合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渭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我们将深度整合黄河渭南段文化和旅游资源,确立体现新发展理念和满足新时代市场需求的发展思路,出台相关激励鼓励政策,实现渭南沿黄区域旅游一体化产业集聚发展,在全国呈现‘陕西黄河,独秀渭南’的生态特色,亮出‘登西岳华山,观最美黄河’的渭南文化旅游名片。同时,以沿黄观光公路为纽带,加强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深度挖掘渭南段黄河文化精髓,铸就渭南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之‘魂’。”在去年我市举办的高质量发展论坛会上,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常伟如是说。

  各地还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例如,韩城创新促进旅游业突破发展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设立1亿元的旅游产业发展基金,用于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旅游创新和旅游创业。白水组建文化旅游发展总公司,用灵活优惠的政策,吸引本地资本参与项目建设,活用债券、信托等多种融资方式,用全社会的资金投入白水旅游。     

  文艺精品展魅力 文化惠民为幸福“加码”

  放以来,文化创作精品迭出,也使渭南文化品牌在全国赢得了声誉。

  翻开近年来渭南市的艺术精品篇章,全市创作的艺术精品获得赞誉无数:

  秦腔现代戏《家园》参加了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演出,并荣获特别贡献奖;大型秦腔现代戏《玫瑰花开》、线腔现代戏《洽川人家》同时荣获第七届陕西省艺术节“优秀剧目奖”;《金果梦》荣获“剧目奖”;《玫瑰花开》荣获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特别贡献奖、第七届中国西北五省区秦腔艺术节“优秀剧目奖”,提升了渭南文化的对外影响力。大型秦腔历史剧《关中往事》、线腔现代戏《洽川人家》、电影剧本《清风碑》、广播剧《大学生村官》《永远的老腔》《迟开的野山菊》荣获陕西省“五个一工程奖”。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文化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在市委、市政府的政策鼓励引导下,我们创作了《洽川人家》《关中往事》《情暖石头湾》等30多部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时代精神、弘扬社会主旋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具有渭南特色的好剧本,希望通过现代秦腔戏给大家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让大家认识民间艺术,在传承创新中保护发展。”市文化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此外,渭南市还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让广大群众真正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近年来,渭南市委、市政府将文化惠民列为全市重要的民生工程,公共文化事业建设投入逐年增加,城乡文化设施全面升级。全市22个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中有5个文化馆和6个图书馆已达到部颁三级以上标准。现已建成乡镇文化站143个,重点镇综合文体中心25个,行政村文化活动室2774个,社区文化活动室123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6个,乡镇电子阅览室143个,社区电子阅览室123个,为16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201个社区、1969个行政村配送了文化活动器材,推动了农村文化的繁荣。   

  非遗文化添活力 做优做精特色旅游品牌

  蒲城麦秆画、华阴老腔、华州皮影、富平柿饼、潼关酱菜、澄城水盆、合阳提线木偶……这些丰富多样、具有浓郁秦东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相继登上了全国手工艺品交易、央视春晚、博鳌论坛等越来越大的舞台,被越来越多人熟知、了解,也让大众近距离感受到了渭南非遗文化的迷人魅力。

  目前,我市共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5项,传承人9人,省级项目96项,传承人70人,市级项目253项,传承人501人,基本形成了以市县级项目为基础,省级项目为重点,国家级项目为骨干的四级保护体系。

  为进一步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我市新建成的西北首家数字化展馆——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馆,将一个个曾经发生、发展并延续至今的“秦东故事”,通过图文并茂、虚实相间的展览,诉说出渭南人民千百年来的情感累积与文化积淀。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渭南故事”,成为一座记录和还原秦东五千年历史与文化发展的“活”的文化场馆,渭南非遗传习馆已经接待10万人次参观。

  我市还积极举办“正月里·新春文化大庙会”主题非遗活动,既为广大市民打造了一个热闹的新春佳节,也留住了传统年味。组织黄河金三角面花大赛,三省五市千余件作品同场竞技,现场观众上万人次,活动信息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匠心遗韵非常精彩”的非遗网络直播,单日点击量突破3万人次,更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新活力。承办喜迎党的十九大“华山风骨·渭水襟怀”工艺性剪纸全国邀请展,来自全国21个省市,368名剪纸艺术家的600多幅作品参加了该活动,也让全国人民见识了渭南剪纸的独特魅力。

  利用民俗文化拓展乡村旅游内涵,依托农业公园,现代农业园等发展观光游、采摘游、休闲游,推出秋千节、酥梨节、槐花节、桃花节、杏花节、枣花节、荷花节、油菜花节等农事节庆活动和各类古庙会活动,其中,潼关河坝会、华阴登山节、大荔下寨枣花节、合阳福山祈福节、洽川观鸟节等特色节庆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

  “赏尽天地人和美,最是秦东四季天。但效霞客乌蒙行,阅尽锦绣在人间。”如今,在这片先祖创造灿烂文明的土地上,文化再次焕发新的活力。我们相信,随着我市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积蓄千百年的“文化之魂”必将在渭南大地氤氲成大格局、大手笔、大气象,书写出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全新篇章。(记者 程瑾)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