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家在黄河边》总制片人史佳致辞
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大荔是黄河西岸一座美丽的城市,它是黄河沿线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代表,而且这里的人民敢于冒险敢于尝试,成就了他们集体创新的习惯和敏感的选择性,积累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强者精神。冬枣,高石脆瓜的成功种植这些影响深远的事件足以说明这一切,最主要的是每次创新尝试的背后都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经历,搜集素材的过程中也了解了那些前辈们有的人甚至为此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但机会总是给予有准备的人,大荔人在农业上的成功是迟早的事,他们也为影视创作提供了原型,积累了五彩斑斓的素材,是影视艺术的富矿区。正是基于此种原因,我们才开启了用电影的形式挖掘讲述黄河的故事,为更多的后进者、后进区域提供陕西的黄河经验,也深度感受黄河的厚重文化,并向世界讲好陕西的故事。
电影《家在黄河边》启动仪式
电影《家在黄河边》总时长约90分钟,是我们主创团队创作并拍摄的黄河系列电影中的第二部曲。其中,系列电影第一部《黄河入海流》是我国首部以陕西黄河区域为背景并在大荔拍摄的电影,体现了黄河的浑厚和沧桑,影片重在塑造好人的群像,体现黄河岸边人的精神世界,他们是一群善良朴实勇于担当的好人。此次启动的第二部电影《家在黄河边》讲述的是乡村振兴的题材,当脱贫攻坚的战役胜利结束后,广大的农村面临的是如何高质量发展,如何振兴的课题,黄河西岸的大荔作为黄河岸边以农兴城的代表,积累了很多农村产业化发展的宝贵经验,电影《家在黄河边》就是讲述关于冬枣的故事,冬枣是大荔农业的支柱性产业,有“南荔北枣”的美誉,每年有50多亿的产值,而且也涌现出多个亿元村,的确是很了不起,电影主创团队也采访了很多冬枣业的代表人物,浓缩他们的经历,铭记一段传奇的历史,表达好现在的喜悦,也是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生动实践。电影的男女主人公都是生活在黄河岸边的青年,他们通过考大学走出了这片生养他们的土地,原本是不想再回来了,他们在城市也有了不错的发展,爱情和事业丰收的时候,触动内心深处的还是黄河岸边的家园和难以割舍的亲情。家是港湾,家是乡愁,家也是责任,当主人公再次返回这篇土地是才知道有那么多的人是希望他留下来的,他忽然明白了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于是他平静地回到了乡村用他的知识和积累的资源逐渐在改变着一个村庄。
生活不是一下子就美好、富裕起来的,背后有人一直在默默地付出。
作为电影《黄河入海流》《家在黄河边》的总制片人,我想和各位聊聊拍摄这两部电影的意义。我是一个有着20多年从业经验的媒体人,是 “陕西省优秀新闻工作者”,不谦虚地说,我见证了我们传统媒体的繁荣衰败,也经历了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新的时代,我们需要海纳百川,探寻更多的进步模式。电影是最具活力的现代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一个国家的名片,也是大家公认的最有效果的传播方式。我们在充满挑战的市场背景下与政府联合打造现代精品电影,用电影整体来推介一个地方的形象和内涵,渭南和大荔走在了前列。中央一直提倡媒体要融合发展,当媒体传播平台和电影结合,呈现出一种故事性强、立体式传播而且兼具全新表达的传播效果,这些尝试是备受关注的,电影的叙事表达和媒体的紧随式报道达到了这种传播效果。
与电影《家在黄河边》启动的同时,陕西大荔黄河文化影视文创基地也揭牌成立,这是一个时空概念的机构,并获得陕西省电影家协会授牌的电影拍摄基地,在传播黄河文化和促进乡村发展方面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和引领性,其智慧农业、黄河景观、沙漠风光、历史遗迹、绿色生态等为载体,并依托大荔本身有上百人从事影视行业的先天优势,通过《黄河入海流》、《家在黄河边》、《粮票》等多部影视片的拍摄,集合一批志同道合的行业、业界精英,逐步打造成影视策划、拍摄、制作、服务、培训、文创等多功能的综合性文化基地,对繁荣陕西“东大门”和弘扬黄河文明先导区具有深远意义。
电影《家在黄河边》由中共大荔县委、大荔县人民政府、西安视变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由王明军导演,梁丽、苏国涛等众多优秀的中国内地知名演员联袂出演。因为黄河,我们有了领先世界的文明;因为黄河,我们有了坚强不屈的精神;因为黄河,我们有了美丽丰饶的中华家园。现在是黄河最美好时节,相信在剧组艺术家们的精心创作下,电影《家在黄河边》一定会制作成一部具有深刻意义、反映完美生态和乡村振兴的新时代精品力作。(文 史佳)
作者简介:
史佳,电影《黄河入海流》《家在黄河边》总制片人,陕西省优秀新闻工作者。曾任西安晚报编委,现为国际在线陕西分公司总经理,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校外导师。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