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渭南市委办帮扶白水县城关街道办大雷公村工作小记
2020-09-03 13:16:06来源:渭南日报编辑:王菲责编:石丽敏

  8月10日傍晚,白水县城关街道办大雷公村村委会后面的雷公文化广场上灯火通明,七八个十几岁的男孩正在篮球场进行一场激烈的篮球对决赛。在广场周围,三五成群地坐着老老少少,有的在谈论今年花椒、苹果的收成,有的在说着谁家刚买了小汽车,一幅和谐美满、温暖温馨的“乡村幸福图”跃入众人眼帘。

  但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废弃的小学,因为靠着沟道,曾是村民扔垃圾的场所。“要不是市委办的真情帮扶,我们哪能有这么好的休闲场所?”今昔对比,让该村妇女主任南淑芳感慨万千。她说,现在这里每天早晚都很热闹,只要村民不去地里干农活,就会聚过来跳跳广场舞、唱唱秦腔、谝谝闲传……说话间,南淑芳的一双眼睛笑成了两道月牙儿,脸上流淌着满满的幸福。

  大雷公村地处白水县城东部,是医陶始祖——雷公的故乡。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市委办公室和大雷公村结成了“亲戚”,修道路、建广场,引导乡亲们种苹果、栽花椒……几年下来,不仅让大雷公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人均纯收入更是比2016年翻了近一番,贫困群众纷纷走上了致富路……

  强化硬件让群众生活更便利

  “当时村上巷道大多没有硬化,仅能容一辆大车通行,车辆驶过尘土飞扬。村民门前柴草乱堆,村道脏乱,粪堆比比皆是,卫生状况不太好。”回忆起大雷公村以前的状况,80多岁的王文章紧皱眉头。

  2016年,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为促进大雷公村尽快脱贫,市委办积极想办法,并指派第一书记驻村,深入第一线帮助群众和村上解决各种难题。

  帮扶工作到底该怎么“帮”?又该怎么“扶”,驻村第一书记决定先听听村民们的意见。于是,他先后走进老党员、贫困户以及部分村民家中拉家常、听心声,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又与村“两委”干部促膝交谈,商量大雷公村的发展大计。

  要致富先修路!根据大雷公村巷道坑洼不平、基础条件差的实际情况,第一书记与帮扶干部决定先从修路入手,全力改善群众出行环境。

  市委办和包联大雷公村的白水县妇联一起,多次与市县交运部门沟通,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对该村巷道绘制测绘图,列入整修计划。截至目前,已实施村级巷道硬化13公里,生产路硬化6300米,有效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就是下雨天,地里的苹果、花椒等特产也能及时运出来了。”村民刘世俊开心地说。

  曾经,人畜饮水安全以及耕地灌溉是制约大雷公村发展的瓶颈。为此,市委办积极协调水务部门,铺设人畜饮水管道1.1万米,修建了一座1000吨高位蓄水池,让村民喝上了安全健康的饮用水。

  雷公文化广场是这几年大雷公村发展的重要佐证。该广场占地10余亩,建设有花坛、高标准篮球场等,成了村民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路修好了,广场建起来了,如何让村子美起来?美化亮化又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于是,市委办等帮扶部门又快速行动起来,帮村上栽种国槐、女贞、红叶李等各类绿化苗木3000株,安装路灯60余盏,让大雷公村彻底变了样,让村民的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舒适。

  在帮扶工作中,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一起在不打折扣地实施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同时,还积极为贫困群众整修老旧房屋,想方设法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

  84岁的高群彩曾担任大雷公村妇女主任多年,年轻时曾是村上人见人夸的“能行人”。老伴去世后,高群彩与身有残疾的儿子一起生活,一度陷入困境。为了改变她家的生活环境,扶贫工作队和村上一起,拆除了老人原来破旧危险的两间住房,争取资金为她家新修了院墙,并将两孔窑洞粉刷一新。

  “现在日子幸福着哩。”说起如今的日子,高群彩脸上笑开了花,“我虽然腿摔伤后不能走路,但如今不但路平整,晚上还有明晃晃的路灯,坐着轮椅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我在村里住了五六十年,现在的环境真的好。”说着说着,老太太的眼圈有些发红。

  产业帮扶助群众鼓起“钱袋子”

  让贫困群众脱贫,选准路径是关键。

  包联大雷公村后,市委办及扶贫工作队一直在想方设法寻找让村民富裕起来的最佳路径。他们结合中省市扶贫政策,精准谋划实施脱贫产业,制定了《市委办公室与大雷公村结对帮扶规划》《村级产业发展规划》。根据白水县是苹果优生区及大雷公村沟坡地较多的实际,大力引导群众种植苹果、花椒等特色优势产业,将贫困群众嵌在产业链上。如今,该村已发展果园2300亩,花椒500亩,让每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都有了产业支撑。

  脱贫致富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在帮扶工作中,市委办始终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与驻村工作队多方协调,邀请产业方面专家到村上,面对面为村民传授苹果、花椒种植技术,做到技术服务精准靶向,全域覆盖,努力提高群众的致富能力。

  该村七组村民原来住在沟底下,后来虽然实施了集体搬迁,但三分之一的耕地都是沟坡地,种植小麦、玉米等产量低的传统农作物甚是不便。

  唯有改变,才能发展。“那就引导乡亲们栽植苹果和花椒!”七组组长冉发育告诉记者,通过市委办组织的技术培训,群众的种植理念发生重大改变,栽种技术水平得以不断提高。“科学种地收益确实比低头蛮干好得多,这几年群众兜里慢慢都有了钱,盖房买小车的越来越多,日子一年比一年好。”冉发育说道。

  市委办把提高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作为帮扶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鼓励有技能的贫困群众依靠一技之长增收致富,69岁的胡芳玲就是其中之一。

  前些年,胡芳玲一家人因病致贫,日子艰难的让她对生活没有了盼头,整天一副病恹恹的样子。考虑到胡芳玲有做纸扎的手艺,村上就积极想办法,帮她将纸扎加工的生意逐渐做了起来。

  “以前在家里也做,但规模很小,基本上是本村人订,我自己也没啥信心。后来脱贫攻坚开始了,我看病享受了健康扶贫政策,负担轻了很多。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队员经常鼓励我依靠自己脱贫致富,还让我享受到了产业奖补政策。现在光做纸扎,我一年也能挣万余元,感觉有使不完的劲。”胡芳玲笑呵呵地对记者说。

  据了解,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大雷公村起初建档立卡的贫困户109户331人,如今已有102户321人摘掉了“穷帽子”,剩余的7户10人因劳动力缺失,已经享受兜底保障政策。

  多种经营实现村集体经济“零”突破

  壮大村集体经济是保证村民持续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大雷公村虽然离白水县城不算太远,但村集体经济收益一直是零。不但让群众要富起来,也要让村集体经济强起来。于是,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多方奔走,为村上争取来了30KW的光伏项目。

  记者采访当天,看到雷公文化广场北面的房屋顶上,一排整齐的光伏设施在阳光下熠熠发光。这就是大雷公村的光伏发电项目,自2018年6月并网发电后,每年可为村上带来2.8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

  “不要小看这些钱,这可实现了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零的突破。有了这些钱,村上各项公益事业发展才有了资金支持。”该村党支部书记刘世友如是说。

  帮扶工作开展以来,驻村工作队还多方协调,通过项目支持投资30万元建成了粮果农资公司,让群众在家门口买到品质好价格优惠的农资,促进村上产业健康发展。他们通过“企业+”模式,与玉星果库、白水县绿野果库签订经营合作协议,为贫困群众分红,拓宽村上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同时,提供了大量季节性工作岗位,增加了村民经济收入。

  硬件好了,产业兴旺了,提高乡村治理水平成了摆在工作队和村上的新工作内容。为此,驻村工作队协助大雷公村制定了卫生公约、红白理事会规章制度等,努力打造乡风文明的新农村。

  “现在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村上这几年就增加了百十辆小汽车,你看看村上这环境,路又宽又平,路边有花有树,卫生有保洁员定时清扫维护,村民沉积多年不好的卫生习惯也在悄然改变。村上还成立了锣鼓队、自乐班,逢年过节就热闹热闹,现在在村里生活比城里都美!”该村监委会主任刘书民面对记者的采访,语气中难掩骄傲,他说,市委办的领导班子和帮扶干部把村里的事儿当作自家事儿来干的精神头儿,是让村里这几年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市委办派驻大雷公村的第二任第一书记杜少甫从大年初二到现在,几乎没有完整的休息过一天,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普查……一件件工作不敢有半点马虎。

  “本来是带着组织交代的任务来的,但一年多天天和群众在一起,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难题,分享他们脱贫致富的喜悦,不知不觉中与乡亲们越来越亲,感情也越来越深厚。要是不能尽量地多为他们干点啥,心里就感觉不踏实!”杜少甫轻轻一笑,一边回答着记者的提问,一边手脚不停地忙活着手头的事儿。他满含深情地说:“驻村帮扶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很多,组织和群众信任,我一点都不敢懈怠。”

  正说话间,大雷公村党支部书记刘世友等几人走了进来,和杜少甫商量能不能争取点项目,把村里的亮化工程做完,脱贫攻坚工作虽然初步取得了胜利,但村上乡村振兴相关规划还得再好好完善下。“这里还得再美化一下,这个巷子路灯应该再增加两盏,广场旁的沟畔卫生状况还得再整治下……”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热烈讨论着,专注而认真。

  市委办的党员干部与大雷公村的乡亲们心心相连,仍在继续书写着生动而感人的“帮扶故事”……(记者  刘雪妮)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