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贫困的汉中答卷
2021-01-20 16:11:44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王菲责编:赵滢溪

  国际在线陕西消息:自2015年以来,汉中扶贫人众志成城,砺砺奋进,攻下了一个个“贫困堡垒”,汉中市累计减贫52.4万人,贫困人口实现动态清零,1010个贫困村退出,汉台区整体脱贫、10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区域整体贫困得到基本解决,汉中市在2017年至2019年陕西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均评为“好”等次。  

(扶贫社模式入选 2019年全球减贫案例  附链接)决胜贫困的汉中答卷

  最美油菜花海   供图 汉中市扶贫办

  汉中市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尽最大责任,投最大财力,用最大人力,政策最大倾斜,形成了“分级负责、各方协作、精准到户”的攻坚格局。2016年以来,汉中市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及涉农整合资金130.87亿元,落实小额信贷资金34.5亿元,受惠群众达6.05万户,实施扶贫项目2.88万个,建立扶贫互助资金协会1199个、向贫困户发放借款7.1亿元,派出1059名党员干部担任第一书记,组建驻村工作队1402个,选派4366名干部驻村。

  (扶贫社模式入选 2019年全球减贫案例  附链接)决胜贫困的汉中答卷

  美丽乡村一景  供图 汉中市扶贫办

  汉中市坚持把民之所盼作为政之所向,确保贫困群众当下能脱贫、长远能发展。汉中市修建3000余公里通组路、500余公里入户路,“油返砂”整治1319.2公里,实现乡镇、建制村通客车、通邮全覆盖;农村电力入户率、村级标准化卫生室覆盖率均达100%,1896个行政村宽带网络和4G信号全覆盖;群众患病“有医看”,汉中市所有建档立卡人口全部参加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服务,13.1万慢性病贫困患者享受签约随访服务,2.6万大病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因病致贫户占比较2017年下降5.95个百分点;义务教育“有学上”,汉中市落实行政、教育“双线”控辍机制和“七长制”控辍保学十项制度,530所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有效改善,资助各学段贫困学生26.3万人次;贫困群众“有安居”,汉中市“十三五”期间累计搬迁4.26万户13.6万人,完成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3.9万户、一般农户人居环境提升2.1万户,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兜底扶贫“有保障”,汉中织密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社会福利、留守儿童和留守老年人六张保障网,实现了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扶贫社模式入选 2019年全球减贫案例  附链接)决胜贫困的汉中答卷

  丰收的喜悦  供图 汉中市扶贫办

  汉中市打出“产业发展、两业增收、消费扶贫”组合拳,建档立卡户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底的2996.35元增加到2019年底的8909.03元,年均增幅31.31%。汉中实施“5+X”特色产业扶贫,建立带贫产业基地1826个,培育带贫经营主体2682个,带动8.9万余户贫困户在产业链上持续受益,贫困县全部入围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1010个贫困村实现电商网点全覆盖;实施公益岗位安置、社区工厂吸纳、示范基地带动、组织劳务输出、扶持创业带动、技能培训促进、基层定向招聘“七个一批”就业扶贫措施;制定消费扶贫《十条措施》,依托汉中市绿色农产品和中药材展示交易服务中心、京东云仓等平台,拓宽镇村电商销售网点渠道,认定扶贫产品供应商204家、扶贫产品477个,通过以购代捐、点对点采购等方式,有效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  

(扶贫社模式入选 2019年全球减贫案例  附链接)决胜贫困的汉中答卷

  巧手绣出好日子 供图 汉中市扶贫办

  汉中市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批具有汉中特色的扶贫模式和经验做法,得到了广泛肯定和推广,如“432”健康扶贫“汉中模式”得到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卫健委高度认可;驻村“345”工作法得到陕西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肯定;运用AI应用程序探索开发的汉中“互联网+精准扶贫”云计算平台在陕西省驻村帮扶工作现场会上得到推广;“支部引领、村委主导、壮大集体、带动脱贫”的村级集体经济扶贫社模式入选 2019年全球减贫案例;八大产业扶贫模式得到中省媒体的广泛报道。

  如今的天汉大地,一个个贫困村实现华丽蜕变,一个个民生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一张张笑脸洋溢着脱贫群众的满满幸福,一幅幅脱贫攻坚的生动画卷徐徐展开,宏伟的小康梦正逐步变为现实。(文 李树荣)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