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创新“引凤来” 陕西自贸试验区揭牌4年新设市场主体超8万家
2021-04-08 09:10:25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王菲责编:赵滢溪

  国际在线陕西消息:4月7日,陕西省政府举行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陕西自贸试验区”)四年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陕西省商务厅副厅长、省自贸办副主任王宏伟介绍相关情况。

(加急)制度创新“引凤来”   陕西自贸试验区揭牌4年新设市场主体超8万家_fororder_图片212

  发布会现场 摄影 周茜雯

  陕西自贸试验区自2017年4月揭牌运行以来,已全面实施《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明确的165项试点任务,累计形成创新案例511个,其中大型机场运行协调新机制、“全球云端”零工创客共享服务平台等21项改革创新成果被国务院或国家相关部委发文在全国复制推广,83项改革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

  通:“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

  陕西自贸试验区打开了陕西与世界“无缝链接”的大门,成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是机遇也是挑战,要“管得住、放得开”。

  4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作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牛鼻子”,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推进政府管理方式变革和管理手段创新,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以“放”激发市场活力,中央层面设定的523项、陕西省设定的10项涉企经营许可“证照分离”改革事项在陕西自贸试验区实行全覆盖清单管理,2020年累计办理“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事项总量6.8万件,惠及市场主体2.4万余户。

  以“管”维护市场秩序,陕西自贸试验区探索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迈出坚实步伐,“双随机、一公开”市场监管模式全面推开,“三服四化”改革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一省一案例”,并在全国推广。

  以“服”提升高效便捷,陕西自贸试验区推进“一网通办”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更大范围推行“不见面审批”“一件事一次办”,率先开展“省内跨区通办”“跨省通办”业务,陕西首张“一照多址”营业执照、“五证合一”行业综合许可证颁出,近300项涉税业务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

  随着“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化,陕西自贸试验区的市场活力不断迸发。截至2021年3月底,陕西自贸试验区新设市场主体83528家、新增注册资本9312.37亿元,其中新设企业57517家。

  王宏伟表示,从2020年全年统计数据来看,陕西自贸试验区以不足全省1/1700的土地面积,新增企业数占全省新增企业数的1/14,创造了全省7/10的进出口贸易额,吸引了全省近1/6的外商投资企业,实际利用外资占到全省的近1/2。

  达:构建开放大通道做大开放型经济

  为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建设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陕西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已西向中亚,南亚、西亚及欧洲开通运行15条干线通道,覆盖了欧亚大陆全境,通过“干支结合“的方式构建了“+西欧”集结体系,相继开行15条集结线路,辐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晋陕豫黄河三角洲等主要货源地。

  此外,陕西自贸试验区强化“自贸+综保+跨境”的叠加优势,空港陆港联动发展,助推国际贸易大通道快速形成,通过引进东航和法国赛峰飞机起落架深度维修等项目,逐步形成以整机维修为龙头,起落架、APU等部件维修集聚的一站式维修基地。

  截至目前,东航、海航、南航等14家航空公司区域总部,圆通、申通、普洛斯等176 个国内外物流企业和77 个临空产业项目,法国达能、西门子创新工业技术中心、施耐德(西安)创新技术有限公司等一批优质外商投资企业、项目在陕西自贸试验区聚集,通过产业聚集效应,影响和带动地区产业布局和发展,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

  围绕建设成为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重要支点的核心定位,陕西自贸试验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也在持续深化。

  中俄丝路创新园聚集了俄罗斯立德集团、中俄海洋工程联合实验室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50余家企业和科研单位;爱菊集团、隆基绿能等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分销网络、生产基地和物流园区;陕西自贸试验区杨凌片区与全球60多个国家在现代农业领域建立合作关系,杨凌国际农业科技创新港聚集了11家国际合作研究机构和外资企业,推动农业技术、新品种和农业设备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陕西自贸试验区围绕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深入开展制度创新,有效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对陕西全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王宏伟表示,面向“十四五”,陕西自贸试验区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积极对接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围绕打造一流国际营商环境示范区、制度型开放示范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谋篇布局,促进陕西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文 白雪)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