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陕西报道(吴宇婷):9月28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系列发布会第二场。会上,陕西省文物局相关领导介绍了有关考古研究情况。
陕西省文物局局长罗文利介绍,“十三五”期间,陕西省不断加大考古科研力度。周原、秦雍城、秦咸阳城、汉唐帝陵等大遗址考古持续推进,栎阳城、天井岸遗址、唐华清宫、“一带一路”等主动性考古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仅“十三五”时期,陕西全省就实施了考古项目691项,发掘出土文物3.7万余件(组); 7项考古成果荣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4项荣获“中国考古新发现六大项目”,2项荣获“田野考古奖”,石峁遗址被评为近十年“世界十大考古发现”,其中一些重大考古问题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
东亚现代人起源研究取得重要证据。陕西省内外科研机构组织在陕北黄河沿岸、陕南秦岭地区开展了考古调查发掘研究工作,新发现旧石器遗址400余处,出土旧石器20余万件。陕西考古发现的距今10万-1.5万年间人类化石和丰富文化遗存的南郑疥疙洞洞穴遗址,为了解中国南北过渡秦岭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情况、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早期现代人演化自本土古人群的学说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证据,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研究取得重要进展。陕北地区发现了气势恢宏的宫室类建筑、布局规整的宗庙类遗迹和等级分明的大型墓地。通过对石峁、芦山峁、寨山等重要考古资料的综合分析表明,距今4300年前的龙山时代陕西北部已明确出现国家形态,聚落差异悬殊、人群分化明显、等级观念突出,呈现出中国国家起源的陕西模式和进程。
关中地区龙山文化研究取得重要突破。中、省、市考古机构和高校联合考古队通过对西安太平遗址的考古研究,发现环壕及玉器、卜骨、叶形陶牌饰等高等级文物,尤其是一件陶铃,基本可以确认为太平遗址的一处大型客省庄二期文化环壕中心聚落,距今约4600-4000年,已进入夏代纪年时间范围。
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取得新成果。对杨官寨遗址庙底沟文化大型公共墓地460余座墓葬开展多学科研究,显示男性基因较女性稳定,推测距今约5500-5000年前以男性为继承符号的男权社会已经确立;发现了关中地区乃至中国境内最早的人工水利系统,厘清了杨官寨遗址的早期城市雏形,为西安市城市演变、中国古代城市起源发展提供了重要考古实物证据。
新发现民族融合和长城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是目前所见该时期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完整的大型陵墓,既具中原传统汉文化特点,又具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反映了中华文明由多元到一体的历史演变过程,发现的彩绘土雕建筑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接近中国传统古代土木建筑原型的实例,被评为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靖边县清平堡遗址考古工作首次将长城营堡内名为“显应宫”的城隍庙遗址完整揭露,被纳入“考古中国”国家重大项目,也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下基础。
石窟寺考古调查研究工作走在全国前列。陕西省率先完成石窟寺专项考古调查,全面摸清全省997处石窟寺资源家底,数量位居全国第二;联合西安交通大学等12家科研机构、高校成立“陕西省石窟寺保护研究中心”,走出一条具有陕西特色、院校合作发展文保科技、研发与应用高度一体化的新模式。
“十三五”期间,陕西省实施各类考古项目691项,出土各类文物3.7万余件(组)。陕西全省考古科研机构主动参与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20余项,承担的“考古中国-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考古中国-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等重点课题研究取得重要成果,7项考古项目荣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4项荣获“中国考古新发现六大项目”,2项荣获“田野考古奖”,3项考古遗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截至目前,陕西共6处33个申遗遗产点,19处大遗址列入《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全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数升至4处,5处列入立项名单,总数升至8处。
与此同时,陕西省文物局加强顶层设计,提高考古工作规划水平,研究并向社会公布了《陕西省文物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设置了深化考古研究阐释,为解决重大历史问题规划9项重要课题,除正在进行的“考古中国-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考古中国-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夏文化研究”等5项外,还创新设置了“陕西黄河文化考古专项研究项目”“考古陕西”等4项具有陕西考古特点的新课题,将对“东亚人类起源”“中国国家起源和发展”“丝绸之路研究”等重要历史问题作出总体安排。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