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区域已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西安经验”
2022-03-31 09:06:58来源:西安晚报编辑:王菲责编:高岗

【中首 陕西】西安区域已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西安经验”_fororder_QQ图片20220331085751

  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吸引了更多企业入驻(资料图片)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旭东 摄

  2022年4月1日,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陕西自贸试验区”)将迎来揭牌五周年。五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充分发挥先行先试优势,不断提升营商环境,加快优势产业聚集,提炼形成了一批具有全国示范作用的创新成果,初步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西安经验。

  累计形成520项创新案例

  推动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

  五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累计形成了520项创新案例,其中26项得到国务院和相关部委通报肯定,66项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初步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西安经验。

  陕西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中西安区域承担的127项重点任务,已基本完成且取得明显成效。《深改方案》中承担的107项试点任务实施率100%,已阶段性完成10项。

  同时,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的改革步伐持续加快,制定《深化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改革创新若干措施》《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示范作用助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措施》《加强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区域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措施》等支持政策,对形成的国家级和省级复制推广的创新成果分别给予不超过20万元和15万元奖补,成立自贸区智库,凝聚各方力量推动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

  新增市场主体106546家

  注册资本过亿元的企业946家

  五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充分发挥先行先试优势,加快优势产业聚集,推动高质量发展。已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制造、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医药、人工智能、5G、现代物流、会议会展等为代表的重点产业布局。吸引了三星电子二期闪存芯片、小米西安研发中心、博世力士乐二期、法国达能、西安东航赛峰起落架系统维修有限公司、霍尼韦尔(西安)有限公司、西门子创新工艺技术中心、施耐德(西安)创新技术有限公司、康佳智能家电等一大批知名企业、项目在区内聚集。

  截至2022年1月31日,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含西咸新区)新增市场主体106546家,其中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946家,外商投资企业737家,新增市场主体数是自贸试验区设立前的四倍。

  外商投资更便利

  跨境贸易更加便捷

  五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实现内外资平等,不断提升外资促进和保护力度。

  企业有着最直接的感受,设立经营更简捷了。率先实施“证照分离”全覆盖试点改革,推出“微信办照”、24小时自助信包箱等创新举措,为全国改革提供了样本。在全国率先启用“24小时全智能办照系统”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系统,为新设立企业提供免费刻章、免费邮寄、证照自助打印服务,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全力推动“跨省通办”业务,已与济南、无锡、广州南沙等13个城市和关中平原城市群14市(区)推出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有效满足市场主体和群众异地办事需求。

  同时,跨境贸易更加便捷。2021年12月全市进出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压缩至34.3小时、1.1小时,分别比2017年压缩62.1%、82.3%,西安跨境贸易指标获评全国标杆。

  通过四个聚焦

  发挥改革开放排头兵的示范作用

  下一步,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将通过四个聚焦,进一步加大制度创新和复制推广力度,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推进优势产业聚集,更好发挥改革开放排头兵的示范作用。

  聚焦改革试点任务,进一步深化制度创新。争取在自贸试验区内开展保税维修业务、申请设立首次进口药品口岸等试点;在服务贸易、知识产权等领域开展研究,探索形成更多首创性改革创新成果。

  聚焦市场主体诉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一业一证”“一照多址”“跨省通办”等改革措施,不断提升和优化企业开办服务规范。

  聚焦开放型经济发展,进一步聚集优势产业。围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会展、临空临港等优势产业开展创新,推动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聚焦协同创新,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加强与秦创原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创业孵化、创投基金设立等领域的战略合作,相互赋能协同创新,促进创新要素加快聚集。加快推进区区协同、关区协作,探索合作新模式,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协同开放。( 西安晚报首席记者 轩辕杨子)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