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千阳绿意盎然。行走在千河两岸的乡村小路上,白墙灰瓦的西秦民居前不时会有五颜六色的花海映入眼帘。干净整齐的村落巷道口,和“乡村振兴”有关的宣传标语让所有的村子都显得生机勃勃。
关天生态区、宝鸡后花园,幸福新千阳。2021年底以来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加力提速, 千阳县重点围绕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整治、污水治理、绿化美化、村貌提升”五大重点任务,通过城乡统筹、全域推进,聚焦难点、分类施策的稳步推进,乡村面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全面提升,初步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由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升级,由全面推开向整体提升迈进。
户户有院子、家家有花园。走进今天的千阳乡村,就连许多摄影师们都纷纷赞叹:千阳乡村的每一个角落都是“风景”。
“八金八银”引领产业发展
千阳县地处关中西部、六盘山余脉和关中平原的过渡带。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当地农业农村局以村庄分类为前提,综合考虑村庄发展、人口变迁、文化保护等因素,率先在宝鸡市将65个村划分为城郊融合、集聚提升、特色保护、保留改善、搬迁整合五类,明确了人居环境整治的政策指向、资金投向、工作导向。
以全域规划为引领,千阳县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和村庄分类两个《实施意见》,配套五项重点工作导引,将全县分县城周边、草水新区、北部台塬三个片区,聚焦垃圾整治、厕所革命、污水治理等五大重点,分年度创建省级示范镇4个、西府民居村4个、宝鸡市样板村15个、“美丽庭院”示范户2000户,争创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类县。
以“八金八银”为示范。综合选定张家塬镇宝丰村、南寨镇闫家村等8个村为“八朵金花”,城关镇千川村、崔家头镇黄里村等8个村为“八朵银花”,作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乡村治理、城乡环境、人才队伍六大统筹的典型代表,引领全县其他村立足优势、整体跟进。通过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实现“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村民变股民”的华丽转变。
“四化”建设让乡村换新颜
围绕持续运转,推进垃圾处置无害化。千阳县近年来大力推行集中填埋式、集中焚烧式和分类减量处理式三种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按照“政府资助、市场运作、专人收集、分类处置”的思路,推行垃圾分类回购模式。建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站40座,服务覆盖川塬59个行政村。县财政每年预算100万元进行有偿回购、将全县垃圾变废为宝。在城关、张家塬、南寨三个镇29村推行县填埋场无害化处理模式;在草碧、水沟、南寨等五镇36村推行集中焚烧热解模式,分年度建设3个垃圾焚烧站,焚烧残渣二次利用。
围绕持续使用,推进农村改厕科学化。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千阳县县积极探索建立完整的“上下水冲式卫生厕所”“无害化三格式卫生厕所”和“干湿分离式卫生厕所”三种农村户厕改造模式, 坚持公厕户厕双管齐下,在旅游重点村、人口聚居区、产业示范村建成水冲式A级标准公厕、3A级旅游公厕、卫生公厕38座;完成卫生户厕改造25743户,占常住农户90.5%。同时配备抽渣车31辆,定期收集、沃肥还田。
据草碧镇罗家店村村干部介绍,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仅罗家店村就建设“双翁漏斗式”卫生厕所133座、“三格式”卫生厕所267座、“水冲式”无害化卫生公厕1座,全村改厕率达到90%。
围绕持续改善,推进污水治理精准化。在城郊村、工业园区所在村推行纳入城镇污水管网模式,经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在人口集中村推行小型人工湿地模式,利用基质、微生物和植物复合协调作用分解净化污水;在镇区移民安置点推行一体化处理模式,建设污水收集管网、配套安装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实现达标排放;在有坑塘、洼地的村组推行生物氧化塘模式,人工修建池塘,设置围堤和防渗层,种植水生植物,利用天然净化能力及塘内生长的微生物来处理污水。目前,全县建成投运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1套、氧化塘2个,污水治理率46%。其中张家塬镇王家庄村依托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投资113万元建设占地3000平方米村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站一座,敷设污水收集管道1160米,采用“厌氧+人工湿地”处理工艺,设计规模100m3/d日,该设施投运以来运行正常,处理后的水用于周边农田灌溉。
围绕持续提升,推进村容村貌田园化。通过实施“八清一改”、全面清理“三堆三乱”、打造“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亮点”等举措,群众居住的环境更加规范、整洁、有序、宜居。在“门户区优先”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去年秋天至今栽植杨树9.8万株,改造房屋立面6.4万平方米,形成了主干道路白杨成带、台塬田地果树连片、乡村民居白墙灰边、四大门户绿地成园的乡土风貌。当地的草碧镇龙槐塬村就地取材、变废为宝,村上将废弃的废旧瓦片、磨盘、鹅卵石等摇身一变,成了扮靓村庄的点睛之笔;废旧轮胎填上土,稍加修饰,做成了美丽的花盆,摆在道路两旁;村口、巷道垒砌了各具特色的"石坝子"、"土地标",最朴实的土与石,演绎出龙槐塬村生活中最美的风景。
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第一硬仗”
为了将农村环境治理作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厘清责任、落实到位,千阳县为此成立了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五个专班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由5名县级领导主管专班职责。
“县上定调子、部门开方子、镇村答卷子”。通过主要领导带队逐村研判、明思路、定任务,建立“月调度解难题、季观摩看进展、‘红黑榜’促后进”推进机制等系列措施,千阳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目前已经形成了行业与乡镇分工明确、权责清晰的责任体系,此举为该项工作的高效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1年以来,为保证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做到“有钱办事、能办好事”,千阳县先后整合各类资金1亿元,其中3000万元用于污水处理项目,2700万元用于农村厕所革命,2400万元配备垃圾设施,1020万元实施村容村貌提升工程,330万元打造样板村。
为了让农村环境治理的成果得到长期保持并服务于乡村发展,千阳县还建立了“1+10”公共设施管护机制,建成7个镇级管理所65个村级管理站,整合选聘管理人员457人,推行市场化物业管理模式,定岗定责、积分管理、绩效考核,确保公共设施有人管、管得住、用得好。
千阳县农业农村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文志认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既是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治理的体现,同时也是对国家提出的大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归属感的具体落实。他说从全国各地的发展来看,乡村美是带动产业兴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千阳县从这项工作一开始就提出,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