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上午,渭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全市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新闻发布会。渭南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贾晓乔就“全市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情况进行介绍,渭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祖亮主持。
贾晓乔介绍,全市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进展顺利,今年1-5月全市网络交易额完成128.81亿元,网络零售额完成30.37亿元,预计到6月底网络交易额可突破150亿元,网络零售额实现35亿元以上。
发布会现场
近年来,渭南市商务局抢抓发展机遇、聚焦创新创优、聚力融合发展,以消费新业态新模式高质量发展,带动电子商务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商贸流通产销结构不断优化,截至目前,全市从事电商活动的企业达3000余家,各类电子商务平台在线活跃店铺达到4.6万家以上,带动社会就业5万余人,建成镇村级服务站点695个。
夯实电商基层基础,助力产业快速转型
2016年至2021年,渭南市成功获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10个,省级电商示范县2个、国家级电商示范企业1个、省级电商示范企业2个、省级电子商务示范村1个、市级电商示范企业72个。其中,大荔县、富平县、澄城县、合阳县、蒲城县、白水县已经通过项目验收,转为市场化运作。韩城市、潼关县通过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中期评估,华阴市示范县项目建设已经全面铺开,富平县二次提升项目正在全力推动。
渭南市商务局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试点为抓手,大力发展本土电商龙头企业,引领农村电商加速发展,网络销售、网上交易、直播电商向基层延伸,电商直播大赛、电商助农等系列活动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切实打通农产品上行最后“一公里”。依托镇村电商服务站点,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物流通道,镇村经济活跃水平不断提升。今年1月至5月,全市网络交易额完成128.81亿元,网络零售额完成30.37亿元,预计到6月底网络交易额可突破150亿元,网络零售额实现35亿元以上。
渭南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贾晓乔介绍相关情况
积极组织线上活动,拓宽产品上行渠道
渭南市商务局组织全市100余家电商参与“2022网上年货节”,借助淘宝、京东等知名网销平台,通过直播带货等多种方式,开展满减、满赠、折扣等线上促销活动,累计销售541.27万单,发放网络消费券600万元,网络销售额2.23亿元。此外,商务局以品牌建设、品质消费为主线,按照一县一主题、一县一活动深入推进“双品网购节”活动,40余家电商企业以渭南特色产品苹果、柿饼、冬枣、酥梨、脆瓜、樱桃、大接杏等为主导,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促销活动。百余名主播在抖音、淘宝、京东、微视频等平台开展直播带货,企业下单量达到147.66万单,销售额达到9773.42万元。同时,商务局充分发挥市级消费券带动作用,今年上半年共举办各类线上线下促消费活动79场次,拉动社会消费20亿元。
充分挖掘县域特色,不断深化产销对接
今年以来,渭南市商务局指导县市区围绕各自特色农产品开展主题产销对接活动30余场次,直播电商培训80余场,电商培训3200余人次。临渭区电商培训基地通过“云龙助农”团队新孵化“渭品会”“霞姐土特产”“易歌哥助农”“新农人双双”“青诺生鲜”等抖音、微信视频号等直播账号10余个,销售猕猴桃、苹果、香椿、白蒿等土特产20余万单。
富平县成功举办“杏好有您 心想柿成”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首届乡村旅游节,持续推进曹杏、香艾、花椒等特色农副产品种植、加工和销售。潼关县以“播出潼关情怀 抖享潼关美味”为主题,成功举办的618网红直播大赛,通过短视频录制及直播分享等形式,话题播放量超600万,线上销售额达100万元以上。
华阴市组织召开“天赋华阴美 地藏瓜果香”2022年华阴市农特产品系列展销暨电商直播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展销时令农副产品、名优土特产、有机食品、地方无公害绿色产品等100余种,邀请了30余家市外企业参加展会,活动现场销售额达800余万元。大荔县成功召开“大美大荔 枣想约你”——2022年中国·大荔冬枣高质量发展大会暨产销对接会,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域内域外结合,以及云端推介、直播带货、网签订单、5G连线的方式,形成大荔冬枣覆盖全国的产销对接新矩阵新格局,让大荔冬枣畅销全国。
据介绍,渭南市商务局将于8月初召开2022年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大会,邀请全国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大型电商企业、知名大型商超企业、产品加工企业代表等50余家采购商,活动设置200个展位、现场直播间,全市150家农产品种植、加工和经销企业参展。大会对接国内大型农产品B2B销售综合服务平台,搭建渭南特色产品线上专区,开展线上产销对接,帮助解决县域品牌推广难、产品销售难、人才培养难的问题。(文/图 吴明玲)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