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府谷县林业局:多措并举建设生态宜居乡村
2022-08-18 13:58:37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陈锵责编:高岗

  在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中,“生态宜居”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它是提升乡村发展质量的保证。近年来,榆林市府谷县林业局分别在碛塄农业园区郝家寨村和木瓜镇东梁村建设两个生态振兴示范村,带动府谷县更多村庄学习借鉴;同时,加强海红果和红枣等经济林的管护,全面落实生态扶持政策,让府谷县农民群的收入稳步增加,享受快乐的农村生活。

榆林市府谷县林业局:多措并举建设生态宜居乡村_fororder_图片12

榆林市府谷县林业局建设生态振兴示范村

  生态振兴示范村建设初见成效

  今年以来,为了进一步促进红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碛塄农业园区积极争取市县资金100多万元,通过深耕锄草、修枝、塑型、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为沿黄10000多亩枣林进行管护提升;同时,在枣林内种植中药材等林下经济作物。

  在村民的住所周围到处都是庄稼,有的是玉米、豆角、葫芦、花生、西红柿,有的是红枣、葡萄、苹果树等。在村民的果园里,空气非常清新,使人神清气爽,仿佛置身于老子所描述的“鸡犬之声相闻”的那种原始纯朴的美丽家园之中。

榆林市府谷县林业局:多措并举建设生态宜居乡村_fororder_图片14

村民收获水果

  发展产业是乡村振兴中要考虑的头等大事。郝家寨村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将乡村绿化美化与林果产业发展相结合,在增加村子发展后劲和活力的同时,也绿化和美化了村庄。如今,郝家寨村已经成为府谷县广大群众节假日短途游的理想打卡之地。生态、宜居、美丽的郝家寨村已经从生态建设中获得了经济效益。

  木瓜镇东梁村党支部书记刘买树表示,今年府谷县林业局把村里的通村路、房前屋后和山坡野洼都进行了绿化,整体上把东梁村的生态治理好了,村民非常高兴。房前屋后的经济林,三年以后就可以挂果,可以为村民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

  据了解,府谷县建设经济林3000多亩,生态林2000余亩,绿化道路20公里,河道两侧2公里,绿化庭院736户,红枣低产改造580亩。这些项目的实施实现村庄森林化、道路林荫化、房前屋后林果化、庭院园林化、农田林网化的美丽村庄建设目标。

  加强苗木管护 实现经济生态效益“双丰收”

  府谷县的海红果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用海红果可以制作白兰地等高端白酒,也可将它制作成高档饮料。

  近年来,府谷县林业局加强海红果和红枣等经济林的管护,既提高了这些经济林的质量和产量,又切实增加农民群众的收入。

榆林市府谷县林业局:多措并举建设生态宜居乡村_fororder_图片13

府谷县植被航拍图

  “今年林业局安排我对村里的海红果等经济林进行了抚育、管护。我们家有6亩经济林,今年预计能够收入3000多元。”孤山镇郝家峁村村民王乃民说。

  近年来,府谷县共投资800多万元,采取深翻松土、修枝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对东部海红果、南部红枣经济林进行了管护,提高了经济林的质量和产量,增加了群众的收入,达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兑现补偿 实现巩固脱贫成果和生态文明建设“双赢”

  为了全面落实生态扶持政策,今年府谷县林业局新聘和续聘天保护林员311名,生态护林员14名,以每亩14元的价格向群众兑现国家生态效益补偿金298万元。

  “从2020年开始,县林业局聘用我为高寒岭林区生态保护林员,每月工资1000元,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也不误农活。”田家寨镇高寒岭森林公园护林员武鹏飞高兴地说。

  此外,府谷县林业局完成了2020年度退耕还林还草任务3.6万亩,兑付补助资金共计1725万元,广大群众通过生态环境的建设,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入。通过护林员的选聘、生态效益补偿、退耕还林还草补助的方式,府谷县实现巩固脱贫成果和生态文明建设“双赢”。

  生态环境建设永远在路上。对于今后府谷林业发展大计,该县林业局早已胸有成竹。下一步,府谷县将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契机,以“乡村绿、乡村美、乡村富”为目标,全力推进生态富民,助力乡村振兴。(文/图 马赵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