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府谷县古城镇:土地流转成为农民致富的“生金地”
2022-10-13 10:29:14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赵浚喆责编:高岗

  从土地闲置,到土地流转;从粗放管理,到科学种植;从靠天吃饭,到旱涝保收……近年来,榆林市府谷县古城镇为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将土地流转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结合,转“活”了土地,兴“旺”了产业,致“富”了农民,振“兴”了乡村。

  2022年,古城镇经济联合总社以每亩350元的价格向古城村4个村民小组、112户村民流转土地700余亩,通过综合整治,由府谷县农业农村局投资70多万元对该地块实施了农业节水灌溉项目,提高了土地综合利用效率,既解决了村民土地撂荒问题,又让“沉睡资源”焕发了勃勃生机,成为农民致富的“生金地”。

  为提高土地增值增效,古城镇经济联合总社发挥招商引资政策优势,积极主动与外界专业农技人才合作经营,对传统种植作物进行更新换代,通过调研、论证,引进“SH363葵花”新品种,采取现代农业节水灌溉,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多元化服务,成功打造了独具特色的葵花种植产业园。

  为让群众真正尝到土地流转的“甜头”,10月,古城镇在全县率先举办土地流转收益发放仪式,为112户村民发放土地流转费24.5万元;同时,葵花种植产业园长期吸纳有劳动能力的务工群众共30多人,全年人均工资收入增加4600多元。“土地流转后我们受益很多。我家有8亩地,流转租金2800元。老两口在葵花种植产业园务工一天收入300元,目前到手工资2万多元,收入比以前又高又稳定。”古三村村民张白开心地说。

  古城镇党委以土地流转为抓手,由古城镇联合总社带动7个村经济合作社参股合作经营,按照“村企社联盟、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抱团发展模式,引导各村挖掘自身特色资源,打破行政区域界线,共建村集体经济项目,实现资源共享、利益共赢。

  古城镇下一步将继续扩大土地流转规模,吸引更多的种植大户或种植能手,不断引进新品种,进行多元化种植,持续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真正让农民流转土地赚“租金”、基地打工挣“薪金”、土地入股分“股金”、包产包销翻“本金”成为致富康庄道上的新常态。(文 任建军 刘贺伟)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