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教授“原”上圆梦
2022-11-28 13:14:30来源:西安晚报编辑:赵浚喆责编:高岗

        人常说,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他的身上,就有这样的家国情怀:出国十四载,留学深造,辗转四个国家,潜心钻研,掌握了世界前沿的数字微流体控制技术。面对国外更好的发展前景和职务薪酬,他毅然选择了回国。能把自己的所学带回祖国,服务祖国建设发展,能在祖国大地实现人生价值,一直是他最大的心愿。

        他就是西北大学光子学与光子技术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秦创原总窗口企业陕西融光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张策。

(转载)海归教授“原”上圆梦_fororder_06c79754-797c-460c-a18f-de36f0b7ccdd

张策(左)在实验室为学生授课   摄影 于忠虎 吕聪

        矢志报国  他学成之后毅然回归

        张策教授的老家在辽宁,本科就读于吉林大学,学的是凝聚态专业:“虽然凝聚态也是当初自己选的专业,可是几年下来还是找不到自己热爱的方向。”2002年本科毕业后,本可硕博连读的他选择出国留学,既为了开阔眼界,也为了能够找到可以为之奋斗一生的方向。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前两年,张策进行的还是凝聚态物理的相关研究,主要是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在原子级的分辨率下,研究物质的表面结构。

        改变发生在2006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马来西亚大学的一次博士生交流会上,每个学生要上台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结果,再由老师提出问题。当时,一个马来西亚大学的老师向张策提问:“你预期这些研究结果会不会应用在一个产品上面?”“我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大多数的纳米材料和物质表面结构的研究结果并没有机会应用到实际。但这次经历也让我明白,我还是十分渴望自己的研究结果能够转化为产品,应用到现实生活。”张策说道。

        之后,张策开始探索基础研究与应用相结合。其间,他作为主要研究员,参与研制了新加坡第一个可以在纳米隧道中物理拉伸DNA的芯片,并将其成功应用于单个DNA分子特异基因序列的光学检测。2009年博士毕业后,张策加入瑞典于默奥大学,跟随Ludmilla教授和诺贝尔奖委员会秘书Astrid教授,进行阿尔茨海默病诱发机理研究和相关小分子药物的研发。2010年到2018年,又先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美国芝加哥大学,进行阀控微纳流芯片在分子检测、疾病模型构建和药物研发领域的相关研究。

         百万融资  让他的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随着西北大学芯片研发实验室的建成及越来越多志同道合专家学者的加入,张策团队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积累了大量生物医学芯片、系统控制和光学成像方面的学术文章和专利。在完成必要的理论构建和技术验证后,一个现实问题摆在眼前:怎样才能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圆自己的研究成果变成产品的梦想?

        正在张策为此发愁时,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招商团队找到了他。“了解到这里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企业注册、税费减免等的优厚政策后,2021年7月,我们在秦汉新城注册成立了陕西融光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办起来了,但没资金,还是没法施展拳脚。由于张策团队研究的领域过于前沿,很多投资机构保持观望态度。但让张策没想到的是,公司注册没几天,秦创原春种基金团队找上门。春种基金团队被张策的创业热情、极具潜力的微流控芯片技术所吸引,认为这个项目具有广阔市场前景,仅用3个月便完成对“融光云”100万元的股权融资。

        呕心沥血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诞生

        “光学显微镜是‘眼睛’,自动化控制系统是‘手’,AI系统是‘大脑’,阀控微流控芯片则是它的‘实验室’。”张策说,明年初,“融光云”的第一款产品——全自动活细胞生物医学实验平台产品SuperLabs将正式亮相,这是全国首台商用、纯国产、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可视化实验室自动化产品。“虽然我们的定价不到进口产品价格的一半,但我们在功能上并不逊色,甚至在自动控制、活细胞和模式动物动态监测,以及实时数据分析方面都要优于进口设备。”

        “打个简单比方,以前一个人连续高强度工作一天只能做100个实验。但用我们的产品,一天就可以完成20万个实验。”张策说,全自动高通量活细胞生物实验系统可以在极小的空间(纳升)内进行万数量级的独立试验。“未来我们将依托秦创原的资源优势,开发系列自动化生物医学试验设备,构建针对天然药物的活细胞数据库,为西安乃至陕西、全国的中药科学化、生物医学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张策说。

        今年以来,西咸新区秦汉新城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发力点,营造全链条服务人才环境,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融合,新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5人、科技经纪人3人,组建“新双创”队伍2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3支,新增科技成果转化企业25家、其他科技企业80家,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360家,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34.71亿元,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文 于忠虎 吕聪)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