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475亿元 西安经开区招商引资实现“开门红”
2023-02-06 16:21:43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王菲责编:高岗

投资475亿元  西安经开区招商引资实现“开门红”_fororder_图片9

西安经开区

  农历新年第一周,西安经开区打造项目“加速跑”,实现奋战“开门红”,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交出新年后的首份“答卷”,吸引省市各级领导关注。

  1月29日,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到经开区多家企业调研秦创原建设;1月30日,陕西省省长赵刚到经开区调研科技型企业、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和生产经营情况;1月31日,陕西省副省长叶牛平在经开区检查调研开放型经济发展情况……

  省市各级领导对西安经开区的企业发展、产业创新充分给予重视,并对西安经开区在新一年的发展寄予厚望,为西安经开区在进一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速培壮科技型企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给出指导性意见,为西安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心剂”。

  招商引资跑出“加速度”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西安经开区建区30周年。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西安经开区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干劲,大抓环境、大抓招商、大抓作风。

  春节后首周,西安经开区扭住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特别是在开发区“一号工程”的招商引资工作上,签约合作喜讯频传,重磅项目紧密落地。

  1月30日,总投资约60亿元的丝路轨道交通产业园项目落户经开区,项目将充分利用龙头企业在轨道交通整车产业中的影响力,大力吸引整合轨道交通装备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机电系统配套企业在经开区聚集落户,建设轨道交通产业基地项目,同时成立轨道交通装备企业联盟,共同打造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00亿元。

  2月1日下午,经开区与陕西有色金属集团正式签订总投资315亿元的新材料产业研发中心及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项目,在加快推进陕西有色金属集团产业转型升级和集群化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推动经开区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化集群发展,逐步形成“研究+开发+生产”产业链聚集的产业发展生态。

  2月3日上午,经开区与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总投资100亿元的陕汽商用汽车创新中心及产业链项目正式落户。项目主要包括陕汽控股集团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化项目、陕汽商用汽车创新中心项目、陕西汽车零部件集团总部项目等,将充分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打造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和西北地区最大的区域性商用汽车创新中心,推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促进产业链、创新链和金融服务链协同发展。

  五天时间,三大项目,三大龙头企业,投资总额近500亿元……经开区交出亮眼“成绩单”,实现招商引资“开门红”!

  特别是,三个项目全部围绕先进制造业、新材料、汽车等经开区优势产业,实现“链上开花”,成为经开区精准实施“补链”“强链”“延链”招商行动的生动实践,展示出开局之年当有的开局之势、开局之气。

  倾力打造投资“热土”

  省市领导聚焦、社会各界关注、一个个重大项目火热推进,一系列“大动作”是经开区全力推动全省“三个年”活动和全市“八个方面重点工作”结下的高质量硕果,也充分彰显了经开区的招商吸引力。

  作为西安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顶梁柱,西安经开区工业总量占全市三分之一,累计入区企业7万多家,是西部地区世界500强和央企投资最密集的区域之一。2022年,西安经开区全年生产总值突破1100亿元,同比增长6.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长40.8%,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21.6%,已成为企业投资、发展的“热土”。

  2022年以来,西安经开区围绕“四新”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步伐,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日前商务部公布的2022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显示,西安经开区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位列西部第一。

  2023年,西安经开区迎来建区三十周年。据了解,2023年西安经开区将全面落实省市“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提升年”活动部署,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环境是金、作风为先”的鲜明导向,以项目招商稳投资、以有效投资稳增长、以经济增长稳大局,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提质增效,构建更高水平、具有经开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西安经开区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创新型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安经开区)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