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19时49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的中星26号卫星成功发射。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承担了该卫星转发器分系统、天线分系统、标校子系统和跟踪子系统的研制工作。
我们的工作生活中离不开互联网,日常上网的网络数据都是基于直连网线或者架设无线路由获取,但行驶在万米高空的飞机、航行在大海中的渔船及沙漠深山等极端环境下,该如何与地面保持互联网联系?此时,便是大容量的高通量通信卫星——中星26号大显身手的好机会。
中星26号卫星是我国目前通信容量最大、波束最多、最复杂的民商用通信卫星。在我国以往发射的高通量通信卫星中,最大通信容量为50Gbps。中星26号卫星的通信容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达到了100Gbps,是我国首颗超百Gbps容量高通量卫星。
在中星26号卫星上,西安分院研制的转发器分系统、天线分系统、标校子系统和跟踪子系统成为卫星实现高通量通信的重中之重。在固定的功率和带宽下,转发器数量与卫星容量成正比。作为大容量通信卫星,中星26号卫星配备了50路转发器,是迄今为止转发器数量最多的卫星。
攻克星地一体化设计难题。据西安分院中星26号卫星有效载荷研制负责人郭洪英介绍,中星26号卫星配置了1000多台单机、2000多个波导子组件,94个用户波束,是迄今为止通道数量最多的通信卫星。由于中星26号卫星需要长寿命工作,针对大容量、广域覆盖的特点,西安分院中星26号卫星研制团队不断深化星地一体的设计理念,力争设计出一套“好用”“适用”的通信系统。例如,随着时间推移,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研制团队通过对用户波束宽度、功率、带宽等维度进行优化分配,可使卫星系统既可满足现有市场需求,也能适应未来一定时间市场变化。
除此之外,Ka频段的星地链路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馈电波束的数量、选址以及布局直接影响着星地通信系统的可用度。为了优化性能,研制团队在五院的指导下,集智攻关研发出馈电波束评估软件,通过模拟多种影响因素评估出最适宜的地面信关站的建站数量以及选址地点,最大程度保证了系统的可用性。卫星有效载荷中多种关键产品均实现了国产化,产品性能可匹及国际水平。
中星26号卫星将为我国国土及周边地区的固定终端、车载终端、船载终端、机载终端提供高速、可靠、优质的宽带数据服务,在航空、航海、远程教育与医疗、自然灾害应急通信、自然保护区监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关颖)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