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特别访谈】持续高质量发展 给未来一个新西安——专访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市市长李明远
2023-03-10 18:44:03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赵浚喆责编:高岗

【总编特别访谈】持续高质量发展 给未来一个新西安——专访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市市长李明远_fororder_两会海报-动态3

  国际在线陕西报道(记者 史佳 柳洪华):今年春节, “7亿人去了西安”话题让西安火爆出圈,折射出西安打开疫情“乙类乙管”后新局面的超强韧性和活力。当前,西安正处于战略机遇叠加期、政策利好释放期、综合实力提升期。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市市长李明远接受了国际在线的专访。

  国际在线:2022年西安市经受住疫情等多重考验,GDP比上年增长4.4%,增速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一,经济总量在全国城市排名中晋升到第22位,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今年开年,“拼经济”成为全国主旋律,西安将重点从哪些领域发力,实现今年经济的高增长态势和高质量发展?

  李明远:2022年,西安地区生产总值11486.5亿元、比上年增长4.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9%,两项增速均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增速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9.7%,增速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一。

  今年,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迈出坚实步伐。今年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

  第一,着力抓工业、强实体。持续推进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提速增效,大力实施产业倍增计划,引导形成总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的重点产业链基金集群,大力推进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隆基高效单晶电池项目、三一智能制造产业园、奕斯伟硅产业基地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培育一批五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千亿级现代化产业链。超前布局一批新兴产业,加快数字服务及技术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光子、增材制造等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做大做强制造业底座。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引导企业在西安设立“数字总部”,积极培育数字经济示范园区,举办西部数字经济博览会。充分发挥设计产业、软件研发方面的优势,着力打造“设计之都”和“程序员之都”。

  第二,着力抓项目、促投资。深入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健全完善项目谋划、储备、开工、建设滚动更新机制,以高质量项目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今年,西安市谋划建设市级重点项目1138个,年计划投资5500亿元以上,通过定期组织重点项目观摩活动,集中优势资源保障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提升项目建设速度和效能。同时,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掀起招商引资热潮,办好丝博会、欧亚经济论坛等系列招商活动,努力实现全年实际引进内资增长12%以上的目标。

  第三,着力抓文旅、促消费。充分发挥西安文旅特色优势扩大消费,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大力培育“三都四城”品牌,策划组织“西安年”“乐享消费·嗨购西安”等6大系列100余场活动,带动外来消费,促进新兴消费。进一步优化促进消费措施,促进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智能家装等消费快速增长;鼓励发展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模式新业态,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消费。

  第四,着力稳外资、稳外贸。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为契机,发挥西安国际贸易平台多、物流通畅联动等优势,深度参与全球分工合作,以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力争全年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0%以上。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依托跨境电商综试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等平台载体,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对外加工贸易产业,培育更多外贸市场主体。

  国际在线:全面实施“北跨”战略,搅动了西安的一池春水,带动西安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今年,“北跨”战略的实施重点有哪些?计划形成一个怎样的新局面?

  李明远:“北跨”发展是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全市人民特别是渭河两岸群众多年来的夙愿。2023年,市委、市政府全面吹响了城市“北跨”发展的号角,坚持规划引领、交通先行、产业支撑、项目带动,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工作力量和项目布局 “北跨”聚集,促进产城融合、板块联动,推动实现跨渭河发展,构建渭河南北呼应拥河发展格局。2023年重点从四方面发力: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北跨”重点发展区域主要为渭河北岸“三区三城”和渭河南岸相关区域。我们对该区域的规划定位是,引领国家中心城市和西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示范区,向北带动全省协同发展的桥头堡,有效支撑西安下一个万亿级经济体量的重要载体。目前,我们已成立了“北跨”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北跨”一体化会商机制,制定了推进“北跨”发展行动方案、战略规划纲要、重点项目计划等系列文件,通过实施“北跨”战略为城市能级提升、产业发展格局、生态保护格局、城市形态格局带来新突破。

  二是坚持交通先行。加快“北跨”轨道交通网络建设,推动西安至泾河新城、高陵、临潼新区、渭北新城、阎良等轨道交通建设,加快地铁1号线三期、10号线一期等工程建设,启动建设第二货运北环及专用线,规 划建设高陵北站,着力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北跨”区域网络。织密“北跨”公路网络,启动北辰大道北延伸、西铜路市政化改造等项目建设,布局形成“三环七放射”高速公路网、“三横八纵”快速路网和“三横七纵”主干路道路网,形成“通道+网格”的多层次道路通勤体系,推动各板块间高效互联互通。

  三是坚持产城融合。围绕先进制造、临空经济、商贸服务、文化旅游等区域优势产业,建立产业创新联盟,沿渭河建设“双中心”北跨科创走廊,引领“科创+产业+金融+商贸+人才”融合发展。加快泾河新城、泾渭新城和渭北新城建设,聚焦汽车、航空零部件、轨道交通、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深化产业集群布局,打造渭北先进制造业核心片区;加快阎良区和富阎产业合作园区建设,打造世界一流航空新城;加快临潼文旅产业数字赋能转型升级,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四是坚持项目带动。我们将项目建设作为带动“北跨”发展的重要抓手,围绕“北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民生保障等领域,谋划实施了702个“北跨”发展重点项目,年计划投资3035亿元。同时,建立重大项目推进机制,逐个项目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明确要求、强化责任、加强评估,确保重点项目高质高效推进。今年初,我们组织了第一批150个“北跨”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324.63亿元,为推动实施“北跨”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

  国际在线:2022年,西安接连获批建设西安都市圈、综合性科学中心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勇挑国家使命重担。今年,西安将在西安都市圈、“双中心”建设方面取得怎样的突破?

  李明远:2022年,国家批复实施《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标志着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进入新阶段。

  《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批复后,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西安与周边三市一区共同建立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成立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一办八组”,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牵头制定《西安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谋划征集西安都市圈重点建设项目359个、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大力推进交通、产业、创新、开放、生态等合作任务落实。重点在以下方面实现突破:

  规划布局方面,积极构建“一核七组团”格局。“一核”就是建强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强化西安作为都市圈核心区的引领作用;带动周边富平阎良组团、高陵泾河新城三原组团、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咸阳经开区组团、临渭华州组团、耀州组团、杨凌武功周至组团、乾县礼泉组团,七组团高质量发展。

  基础设施方面,加快建设1小时通勤圈。以西安城市轨道交通网为基础,构建一体化、多层次的都市圈内引外联轨道交通运输体系,着力建设轨道上的西安都市圈。协调推进西延、西十、西康等高速铁路工程建设,加快形成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骨干网络。大力实施京昆高速、包茂高速、延西高速改扩建等路网工程,加快形成“三环十二辐射”的高速公路网格局。

  产业协作方面,着力打造高能级产业生态圈。发挥西安在汽车、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产业方面优势,深入推动“研发及核心制造在西安、生产配套在周边”的产业协作新模式。顺应消费个性化多元化趋势,加快都市圈服务业服务内容、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构建优质高效、布局合理、竞争力强的都市现代服务业新体系。

  服务共享方面,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互认共享。建立政务服务工作平台,跨区域、平台化、共享化,推动政务数据互联互通,逐步实现都市圈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推广西安“名校+”经验,推进校长、骨干教师交流,扩大优质学校学位供给,逐步实现都市圈优质教育资源均衡覆盖。推动西安主城区高端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采取合作办院、设立分院、组建医联体等形式,扩大优质医疗资源覆盖范围,打造健康都市圈。

  2022年12月底,国家批复支持西安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是国家给予西安的重磅支持,也是赋予西安的重大使命,对打造国家科技创新大后方、带动西北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们正在与国家有关部委积极沟通,省、市联动制定“双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着力打造过硬的科技创新“国家队”,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西安力量。

  一是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全力支持和保障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转化医学等大科学装置建设,争取更多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西安。积极争取在西安布局建设国家实验室,依托西安科研优势资源,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二是发挥秦创原创新平台效应。健全秦创原总窗口与区县、开发区协同创新机制,依托特色产业园区打造一批两链融合促进器示范基地。大力推进国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复制推广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建设经验,打造创新平台集群。

  三是大力培育科技创新主体。鼓励行业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开展产业创新研究,力争研发组织在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全覆盖,引领带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大力实施“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力争今年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3万家,新增上市企业超过20家。

  四是着力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发挥西安人才集团、“人才服务银行”和人才发展基金作用,加快集聚一批创新领军人才。复制推广“一院一所一校”模式,深入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探索向行业领军企业、链主企业下放人才确认和职称评审权限。优化政府引导基金合作机制,探索建立技术产权金融公共服务平台,为科技企业营造良好融资环境。

  国际在线: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西安始终抢抓共建“一带一路”重大机遇,全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开放通道愈加畅通,开放平台愈加完备、开放合作愈加紧密、开放经济愈加强劲。借十周年这一重大节点,西安在对外交流合作、国际化建设等方面有哪些筹划?

  李明远:2022年,面对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西安始终坚定不移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现进出口总值4474.1亿元,一般贸易增长33.3%,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40%。“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在西安实现集结交汇,中欧班列“长安号”全年开行4639列,同比增长20.8%,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今年,我们将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为契机,抢抓机遇,积极作为,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一是进一步畅通开放通道。高水平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持续推进多式联运,积极拓展国际班列干线,保持“长安号”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全国领先地位。加快西安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抢抓机遇拓展国际客货运航线,开通更多中亚直飞国际客运航线,织密“空中丝绸之路”网络。

  二是进一步建强开放平台。高质量建好西安“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入开展自贸区制度创新,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功能,培育发展国际商事法律服务产业链生态链。

  三是进一步深化对外交流。大力实施“一带一路”外国留学生奖学金和“地方行动港”项目。发挥世界城地组织联合主席城市作用,继续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更好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