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两次“北跨”的梦幻联动
2023-05-12 10:58:01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王菲责编:高岗

  纵观西安的城市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不断跨越渭河的变迁史。追溯到两千多年前西汉的那次“北跨”,留给人们的不仅是启示,还有宝贵的文化遗产。

  作为西安“北跨”的第一站,秦汉新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其全力打造的“连接古今的秦汉文化带”,既是新时期“北跨”强化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最好注脚,也是古今两次“北跨”在这片热土上的完美交集和梦幻联动。

古今两次“北跨”的梦幻联动_fororder_图片1

西咸新区秦汉新城

  西安最早的“北跨”

  5500年前“最早的城市”杨官寨遗址位于渭河北岸的高陵区,距今4000年前后具有中心性聚邑性质的太平遗址则转移到了渭河南岸的沣水东侧。之后周王朝又先后不约而同地将丰镐二京设置在距离太平遗址不远的沣水两岸,正式开启了西安3100多年的建城史。后来的秦人自西向东,九都八迁,最后两个都城定格在了渭河北岸的栎阳和咸阳。秦始皇时期,咸阳城达到极盛,不断向南扩张,最终形成了横跨渭河南北两岸的宏大格局。

  秦亡汉兴之后,汉长安城在渭河南岸秦兴乐宫的基础上拔地而起,因北侧城墙紧依渭河而建,曲折如北斗七星,故被称为“斗城”。隋唐时期,渭河以南的长安城“三川花似锦,八水绕城流”,此后历经五代、宋、元、明、清、民国,西安的中心城区均位于渭河以南,南强北弱的局面一直持续到现在。

古今两次“北跨”的梦幻联动_fororder_图片2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

  历史上,西安城以渭河为东西轴线的南北变动,在西汉时期最为特殊。除了不断增修扩建渭河南岸的长安城之外,还在渭河北岸有目的、有计划地新建了五座陵邑。

  这五座陵邑前后历时一百五十多年,东西绵延一百多公里,规模宏大,功能完善,人口众多,像卫星城一般拱卫在京师周围,形成渭河南北两岸都城与陵邑遥相呼应、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城市群格局,这一空前的创举,造就了西安历史上第一次“北跨”的伟大实践。

  今年初,西安全力推进“北跨”发展,打造下一个万亿级经济体量载体,秦汉新城因其优越的地理区位,自身发展定位与西安“北跨”发展战略的深度契合,成为“北跨”第一站。

  从地理区位可以看出,秦汉新城地处渭河北岸,是贯穿西咸新区南北、连接西安与咸阳的关键板块,也是西安“拥河”发展南北两岸联动呼应的关键一环。秦汉新城作为多重“核心”,客观的地理位置,奠定了其作为“北跨”第一站的基础。

  同时,秦汉新城境内文化资源丰富,周秦汉遗迹遍布,大秦帝国都城遗址和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群的西汉帝陵廊道绵延雄陈,“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秦汉新城的突出优势。

  五座陵邑如五个“卫星城”

  作为西汉早中期帝陵的重要组成部分,陵邑是通过行政手段迁徙大量人口聚居在帝陵旁边而形成的特别行政区域。西汉11座帝陵中,长陵、安陵、霸陵、阳陵、茂陵、平陵、杜陵7座设有陵邑,其中5座位于渭河以北的咸阳原上,霸陵邑和杜陵邑则在渭河南岸的浐灞之畔。

  西汉皇帝即位不久就开始修建陵墓,需要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陵邑则在帝陵的营建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保障功能。等到皇帝、皇后入葬,陵园的大规模营建活动基本结束,陵邑的功能随之转变为侍奉陵园,参与陵园的管理、祭祀、卫戍、维护、修缮等。

  大汉立国后,刘邦深知六国旧贵族在秦末战争中的巨大影响力,为避免重蹈秦亡覆辙,他听从娄敬的建议,下令将十余万关东豪族迁入关中,当时大部分移民人口安置于渭北的长陵邑。

古今两次“北跨”的梦幻联动_fororder_图片3

汉高祖长陵

  同时,移民还补充了关中地区由于秦末战乱而锐减的人口,关中与关东的强弱格局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了逆转,地方与中央的实力实现了此消彼长,保证了中央政权的稳固。

  渭河北岸的五座陵邑对于遏制匈奴侵略也起了很大作用。百余年间,建陵必设陵邑,高祖长陵邑、惠帝安陵邑、景帝阳陵邑、武帝茂陵邑、昭帝平陵邑先后矗立在渭河以北的咸阳原上,东西向一字排开,与渭河一起,成为两道护卫京师长安的重要军事屏障,共同扼守着帝国北部通往长安的所有交通要道和关键据点。

  这五座陵邑,除了以上礼制、政治、军事功能之外,作为特殊的行政区域,还兼具管理民众、征收赋税、征发徭役、维护治安与教化百姓等一般城市所具有的功能。

  居住在陵邑的人,除了关东豪族之外,还包括汉初功臣后裔、关内世家大族以及其他有声望的人物。比如,董仲舒在汉武帝时期“家徙茂陵,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孔子十二世孙孔安国、史学家司马迁、文学家司马相如等都曾经居于茂陵邑。

  经过两百余年的繁衍生息,陵邑的人口成分构成变得极为繁杂,达官显宦、学者文人、俳优世家、市井子弟、“五方杂厝”,陵邑成为当时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修建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茂陵邑就有二十七万余人口,超过了史书记载的长安“二十四万余人口”,若把所有陵邑的人口加起来,人口总数远远超过长安城,可见当时陵邑人口之密集、地位之重要。

  众多的人口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充足劳动力,来自关东和关中的农业生产技术、生产工具不断交流融合,又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由于陵邑的人口规模远超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人口涌入形成的巨大市场带来了无限商机,商业经济也随之繁荣起来,五座陵邑成为与京师长安隔河相望的大型商业中心。

  历史不可以复制,而文化却可以焕发新姿。如今的秦汉新城,正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着力实施“文化+”战略,整体策划,将良好的文化优势、生态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全力打造“连接古今的秦汉文化带”。

  古今“北跨”的梦幻联动

  2023年,西安全面实施“北跨”战略,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工作力量和项目布局向渭河以北聚集,构建渭河南北呼应的拥河发展新格局。

  虽然相隔两千多年的两次“北跨”在启动背景、战略目标、具体措施等诸多方面,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但拨开历史的斑驳印记,便能发现很多相似之处。比如,西安“北跨”将拉大城市骨架,助推城市从单中心向多中心、多组团转变,这与长安城与数座陵邑组成“一主多副”的卫星城格局似曾相识;“北跨”的关键是人口和要素向渭北聚集,汉朝实行“强制移民以充实陵邑”,如今引导人口向渭北聚集的基础是产业以及教育、医疗、文化、交通等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

  不论是古代的陵邑,还是现代的“北跨”,都是一项覆盖全局的系统性工程,政府的行政力量在建立顶层设计、做好统筹安排方面都发挥着引领性的关键作用。

  两千多年前的“北跨”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启示,还有宝贵的文化遗产。

  根据《秦汉新城2023年开发建设计划综合实施方案》,文化展示与文物保护是重点聚焦的领域,包括安陵邑保护展示工程、渭陵保护展示工程、长陵保护展示工程以及长陵博物馆展厅展示工程、西汉帝陵数字展馆布展工程等。此外,还将以陕历博秦汉馆落地为契机,围绕秦咸阳城遗址、西汉帝陵遗址群规划建设“大汉紫道”“梦回汉邑”等系列文旅项目,其中“大汉紫道”是一个连通七座西汉帝陵的休闲旅游线路,“梦回汉邑”将与长安十二时辰策划运营团队合作,打造新型体验式文旅项目。

  在大秦文明园,秦文明广场、陕历博秦汉馆、秦咸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字排开,给游客带来颇具冲击力的“一站式”文化盛宴,将打造成为世界级秦汉文化展示聚集区。

古今两次“北跨”的梦幻联动_fororder_图片4

  大秦文明园秦文明会客厅

  这些项目的实施,既是新时期“北跨”强化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最好注脚,也是古今两次“北跨”在秦汉新城的完美交集和梦幻联动。

  不同的时代赋予不同的人以不同的使命,但不变的是千百年来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他们的超前眼光和强大气魄。(西咸新区秦汉新城)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