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金盆水库(7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7月16日10时30分,随着引汉济渭黄池沟分水池闸门缓缓开启,一汪汪来自汉江的清流,从引汉济渭三河口水库,经过秦岭输水隧洞,自流12小时后通过黑河供水连通洞进入黑河金盆水库西安供水管线,正式向西安通水。
至此,历经十余年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引汉济渭工程实现了先期向西安供水的目标,汉江清流穿越秦岭润泽秦川大地的美好愿望成为现实。
长江和黄河在关中大地上“握手”
作为长江最大支流,汉江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优质、充沛的水资源源源北上滋润着京津大地。
作为黄河最大支流,渭河是西安人的“母亲河”,滋养着这里的一方土地,承载着群众的幸福感。
引汉济渭工程联通汉江和渭河,是长江与黄河之间新增的一条联结通道。随着引汉济渭工程先期向西安通水,也让长江、黄河在关中大地上“握手”。这不仅能全面提升渭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也将有效补充黄河的水资源。
引汉济渭工程是破解陕西省水资源瓶颈制约、实现水资源配置空间均衡的一项全局性、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五纵十横陕西水网的重要干线,是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确定的南北输水骨干通道,也是陕西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水利民生工程。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民说,引汉济渭工程的先期通水,构建了陕西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网络格局,有利于解决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问题,显著增强水资源的调控能力和供给能力,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从陕南汉江流域调水至关中渭河流域,可解决西安、咸阳、渭南、杨凌等4个重点城市,西咸新区5个新城,渭河两岸长安区、临潼区、兴平市、富平县等11个县城以及渭北工业园区生活与工业用水需求,受水区域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受益人口1411万人。
同时,可有效改变关中超采地下水、挤占生态水的状况,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防止城市环境地质灾害;可增加渭河入黄河水量年均6至7亿立方米,通过水权置换,为陕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从黄河干流取水提供用水指标,保障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对构建陕西水网、实现全省水资源优化配置、保障水安全、改善渭河水生态环境、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投资约516亿元的引汉济渭工程共三期
“引汉济渭工程由调水工程(一期工程)和输配水工程(二期工程和三期工程)组成,总投资约516亿元。”陕西省引汉济渭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他告诉记者,调水工程(一期工程)被列入“十三五”期间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2011年7月项目建议书获国家发改委批复,2015年4月初步设计获批后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建设内容包括黄金峡水利枢纽、三河口水利枢纽和98.3公里的秦岭输水隧洞。其中,位于汉中洋县境内汉江干流黄金峡锅滩下游两公里处的黄金峡水利枢纽,是引汉济渭工程的龙头水源工程,也是汉江上游梯级开发规划的第一级,多年平均调水量10亿立方米。黄金峡水利枢纽总库容2.21亿立方米,调节库容0.98亿立方米;总装机容量13.5万千瓦,年均发电量3.87亿度。目前,黄金峡水利枢纽已实现下闸蓄水,电站泵站正在抓紧安装调试,计划年内投运。
三河口水利枢纽位于佛坪县与宁陕县交界的子午河峡谷段,在椒溪河、蒲河、汶水河交汇口下游2公里处,是引汉济渭工程的两个水源之一,多年平均调水量5.46亿立方米。于2021年2月实现下闸蓄水,当年12月电站投产发电,截至今年6月底,已累计发电上网1.61亿度。
全长98.3公里的秦岭输水隧洞,设计流量70立方米每秒,于2022年2月22日实现全线安全精准贯通,2023年6月通过通水阶段验收,具备通水条件。
此外,输配水工程(二期工程和三期工程)分布于渭河两岸,由黄池沟配水枢纽和343.5公里的南北干线组成。其中,二期工程于2021年6月17日全面开工,黄池沟配水枢纽已建成,与黑河西安供水管线连接,已投入使用;南北干线计划2026年全面建成投运。三期工程可研报告已通过陕西省水利厅技术审查,计划本年内完成可研、初设审批。
据悉,在引汉济渭工程建设中,陕西省引汉济渭公司坚持科技创新,发挥引汉济渭院士专家工作站、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秦创原引汉济渭研究中心等科创平台作用,聚焦“卡脖子”关键技术,联合科研单位开展科技攻关项目130多项,攻克隧洞超硬岩掘进、强岩爆预测防治、超长距离通风与贯通测量以及大坝混凝土温控防裂、洪水预警预报、高扬程大流量离心泵选型等技术难关,有力有效促进了工程建设。
喝上汉江水 对西安意味着什么
“依靠东南高、西北低的地势特点,经过多年的供水工程建设,我市逐步形成了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补充,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供水的安全供水格局。”西安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说,当前,黑河供水系统、李家河供水系统和地下水供水系统组成了我市的主要三大供水系统。
据了解,其中,地表水主要由黑河引水系统和李家河引水系统组成。黑河系统包括黑河金盆水库和石砭峪水库,黑河系统总供水量占到西安市主城区的76%以上,其中黑河金盆水库供水量占到西安市主城区的50%以上,黑河系统供水除了覆盖主城区,同时还供应长安、鄠邑、周至、阎良和高陵等区域。李家河系统主要负责西安市东南部曲江、航天、纺织城和洪庆等城市高区供水。地下水主要负责城市供水的补充调节和应急保障。
“截至2020年,西安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93立方米,约为陕西省的五分之一、全国的十分之一。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西安市近几年来的年最高日供水量以每年6%-8%的速度增长,汉江水进入关中,意味着城市的供水保障率更高了。”西安市引汉济渭协调办相关负责人洪明说,西安市将形成以引汉济渭西安输配水工程为支撑,以渭河流域水系为骨架,以大中型水库为核心的水网体系。
“特别是在西安市大力推进‘北跨’发展,形成渭河成为城中河的拥河发展模式的进程中,引汉济渭工程将成为重要保障。”洪明说,为了迎接汉江水,西安市规划了16座水厂。目前西南郊水厂二期一阶段项目已建成,周至金凤水厂将于本月底建成,其余的项目也均按进度加速推进。
按照规划,2030年,引汉济渭调水中的近9.92亿立方米将分配输送至西安主城区、西咸新区及周至、鄠邑、高陵、阎良、渭北工业园区等大西安区域,这将有力提升西安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从根本上改变渭北区域的水资源条件,能够支撑形成新的增长极。
洪明说,站在生态的角度,西安自古就有八水绕长安之说,和谐、亲水而居是许多西安人的梦想。渭河西安段(不含西咸新区)河道长140多公里,有灞河、泾河、黑河、涝河等20多条支流。2008年渭河西安城市段综合治理工程拉开序幕,随着渭河综合治理的实施,曾经杂草乱生、水质污浊、堤岸毁坏的渭河旧貌,已经变成“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新景致。2019年,我市按照“治、用、保、引、管”的总体思路,统筹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系统推进全域治水工作。渭河西安段三年保护治理方案按“一条水脉、五段绿带、五类分区、多个节点”的总体布局有序推进。
经过这几年的治理,渭河河湖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实现了“堤固、岸绿、水清、洪畅、景美、管理长效”的河河相连、河湖相通、碧水长流、鱼翔浅底的目标。随着渭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不断提升,水生态持续向好,将为“北跨”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南江远)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