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制成的仿唐代春水绿盘绦纹缭绫浴袍(资料图片)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缭绫浴袍(资料图片)
缭绫是唐代一种贵重的丝织品,但失传已久。“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白居易的《缭绫》惹人好奇,唐代缭绫的“江南春水色”,是一种什么颜色?文博工作者以法门寺地宫出土丝绸文物为依据,运用纺织科技手段,用植物染料实现了可能类似“江南春水色”的颜色,并成功复原出了一件“春水绿盘绦纹缭绫浴袍”。
11月20日记者获悉,日前在杭州召开的第三届天然染料双年展研讨会上,中国丝绸博物馆名誉馆长赵丰教授介绍了他牵头复原唐代缭绫的经过。“中国历史上的‘绫罗绸缎’,绫排在首位,绫盛于唐代,唐绫之中又以缭绫最负盛名。”赵丰说,《新唐书》里有记载,唐代百官公服都要用绫制作,其中“亲王及三品、二王后,服大科绫、罗,色用紫,饰以玉。五品以上服小科绫、罗,色用朱,饰以金。六品以上服丝布、交梭、双紃绫,色用黄……”唐代官府还在织染署中设有专门的绫作,择各地技能精良的工匠织造。缭绫在当时之所以昂贵,是因为它在织物组织结构和织造技术上都有所创新,要用大花楼织机织出最大的图案。而大花楼织机又是我国古代织机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制造这样的织机要有很强的数学思维和机械思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法门寺地宫出土的700余件丝织物中,绫类织物约占二分之一,而缭绫为绫类织物中的大宗,占主导地位。法门寺所出“衣物帐”上记载地宫里有缭绫浴袍、缭绫影皂和缭绫食帛。“食帛”是古人用餐时垫的“餐巾”,可能就是一块织物,而影皂(也可能是“罩”)的形制极难搞清,这两者难以与实物进行对照,特点鲜明的只有浴袍一种。但浴袍又在哪里呢?地宫发掘者和揭展保护者都没有找到它们。
赵丰再次检阅中德两国合作揭展和保护的两件基本完好的丝绸上衣,直觉和经验告诉他,其中一件就可能是“缭绫浴袍”。从“衣物帐”中记载的花罗衫、花罗袍、长袖、夹可幅长袖、可幅绫披袍、纹縠披衫等繁多的名称中层层比对和排除,赵丰发现其中一件“直领对襟团窠纹长衫(袍)”和其它名称都不符合,而它的花纹与晚唐著名政治家李德裕上奏皇帝的《奏缭绫状》中提及的“可幅盘绦缭绫”相合,认定它正是缭绫浴袍。
2020年,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中国丝绸博物馆)和陕西考古研究院联合开展了这批纺织品的保护工作。赵丰根据白居易、李德裕等人的记载,终于从中发现了一件保存较好的缭绫浴袍,首次发现了唐代缭绫的实物。根据这件唐代缭绫浴袍的形制,赵丰团队从去年年底起启动了复原工作。他们选用桑蚕丝作为原料,用蓼蓝作为“春水绿”的染料,根据浴袍上原有的盘绦纹,在今年10月成功复原出了一件“春水绿盘绦纹缭绫浴袍”。(三秦都市报记者 赵争耀)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