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中国科学院魏辅文院士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关于棕白色大熊猫的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棕白色大熊猫毛色变异的原因。
该项研究显示,全球罕见的棕白色大熊猫的毛色变异由Bace2基因一段25个核苷酸的缺失突变导致,并由于黑素体数量和大小的减少导致原本的黑色毛发呈现棕色。该基因缺失突变在大熊猫体内具体通过何种分子通路影响毛发中的黑素体数量和大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该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陕西楼观台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中心等单位合作完成。为揭示棕白色大熊猫背后的遗传模式与分子机制,研究人员基于佛坪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的157只大熊猫的微卫星基因分型数据及圈养繁育信息,构建出棕白色大熊猫七仔的两个家系,发现七仔的父母及后代均为黑白毛色,结合七仔的家系和已知的丹丹家系,推断该棕色表型是由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模式控制。该项研究为圈养繁育棕白色大熊猫提供了关键的科学基础。
迄今为止,有实体或照片的棕白色大熊猫仅7例,其中3例来自佛坪县,2例来自洋县,太白县、周至县各有1例。(陕西日报记者 申东昕)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