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五一”假日,西安市文旅系统围绕加快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转化发展上实现新突破重点工作,乘势而上、综合施策,接力推动西安文旅市场持续火热、安全平稳。
携程数据显示,西安荣登“五一”假日“十大热门目的地”“入境热门目的地”和“00后热衷目的地”3个热门榜单,入境游增速位列全国省会城市第二。
旅游接待持续高位
“五一”假日,西安全市接待游客1402.11万人次,同比增长5.38%,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23.74%;游客总花费114.68亿元,同比增长6.72%,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38.3%。“文博热”“汉服热”“演艺热”全方位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彰显西安古老与现代、厚重与时尚、开放与包容的古都魅力。
北院门风情街、秦岭野生动物园、四海唐人街接待游客人次在高基数情况下同比分别增长7.41%、9.29%和7.31%,尤其是茯茶镇、乐华城、汉长安城等景区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分别增长46.68%、41.92%和31%。呈现出传统热点景区继续发力、后起新锐景区势头强劲的“两轮驱动”态势,西安文旅市场东部、南部、中部热的格局正在发生改变,区域均衡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旅游消费持续趋新
博物馆接待持续增长,五一假日全市文博单位接待游客约154.5万人次,其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接待同比增长5.52%,陕西历史博物馆接待同比增长4.11%。
“西安演艺”品牌效应显现,21台旅游演艺累计演出823场次,门票收入同比增长20%。“唐诗热”人气不减,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人流如织,累计接待游客225万人次。
热雪奇迹、际华冰雪运动中心等新建文旅体融合项目成为假日消费新热点。数字文旅消费崭露头角,“唐朝诡事录”实现满负荷运营,受到游客广泛好评。
市场活力持续增强
“五一”假日,团队游增势良好,35家规上旅行社总营收同比平均增长38%,其中6家头部旅行社营收同比增长超过50%。接待国内团队游客同比增长92%。入境游加快复苏,全市接待入境团队游客同比增长500%。星级饭店平均出租率同比增长8%。活跃在旅游一线的导游数量同比增长46%。全市汉服门店新增400余家,增幅达到28.6%,大唐不夜城、钟鼓楼等片区成为游客汉服体验的热门打卡地。
重点监测的30家等级民宿平均出租率超过77%。剧场演出丰富多彩,全市各演出场所共演出55台107场次。旅游演艺加演近百场次,满足游客观演需求,其中《长恨歌》每天4场,接待5.9万人次,营收同比增长7.8%。
市场秩序持续向好
一是有效应对大客流。对大雁塔和大唐不夜城、城墙及南门、钟鼓楼广场及北院门、兵马俑及周边等重点片区,以及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华清宫、西安城墙、大雁塔·大唐芙蓉园、钟鼓楼博物馆等热门景区景点,实行预约制度、提前发布提示、及时限流分流、延长开放时间、实行交通管制等措施,引导游客从热门景点、重点区域向其他景点和区域流动,避免超负荷接待。
二是有力落实各方协同机制。强化与市场监管、商务、城管等部门互动,压实区县、开发区属地责任,严查重处旅游场所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价格欺诈、诱导游客“套路式”消费,以及酒店随意涨价、预订住房价格违约、炒作演出活动门票价格等问题。对假日旅游投诉问题立即调查处理并根据情况开展先行赔付,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三是不间断开展执法检查。市区(县)文化市场执法队伍每日对旅行社、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进行不间断执法检查,共出动执法检查698人次,检查各类文旅场所经营单位684家次,严厉打击“黑导”“黑车”“黄牛”,以及旅行社欺客甩客及“不合理低价游”“购物游”等违法违规行为,全力维护市场秩序。
市场安全持续强化
聚焦保安全这个“压舱石”,落实部门联动机制,会同网信、公安、交通、应急、卫健等部门,紧盯降流限流,落实远端管控,共同研判、一体调度,全力消除舆情和安全风险隐患。落实驻片包抓机制,将全市划分为大雁塔广场和大唐不夜城片区、北院门钟鼓楼和南门城墙片区、兵马俑及周边片区、浐灞国际港片区、长安蓝田沿山片区、鄠邑周至片区、西咸片区等7大重点区域,成立安全应急、宣传营销舆情管控、市场秩序、景区监测、活动管理、综合协调6个工作组,实行下沉包抓,实现全面覆盖,坚决防范安全事故和重大负面舆情。
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闭环机制,全市文旅系统共出动安全检查组122个,检查人员462人,检查A级旅游景区87家,星级饭店24家,公共服务场馆19处,旅行社49家,文化娱乐场所343家,督促整改安全隐患99处。
今年“五一”假日西安文旅工作平稳有序,下一步将按照西安市委、市政府有关部署要求,在全面总结复盘的基础上,系统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尤其是突出项目带动,加强产品创新,狠抓宣传营销,加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旅资源产生生产力,为全市扩消费、稳增长做出更大贡献。(西安市文旅局)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