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复原汉阳陵着衣式陶俑服饰
2024-06-12 09:18:43来源:陕西日报编辑:吴明玲责编:高岗

  近日,由汉景帝阳陵博物院主编、三秦出版社出版的《微痕解码——基于微痕检测的汉阳陵着衣式陶俑服饰研究项目报告》出版。该书是“汉阳陵着衣式陶俑科技检测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了如何应用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技术手段采集汉阳陵着衣式陶俑表面不同部位残留物样品的实验、检测和分析过程。

  经过3年研究,研究人员确定,汉阳陵着衣式陶俑原本穿有麻、丝等材质的衣物,铠甲武士俑身上有牛皮物质残留。

  俑从何处而来

  汉阳陵是西汉第四位皇帝景帝刘启与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

  汉阳陵考古出土文物中,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当属各类形态各异的陶俑。从历史与艺术研究的角度来看,陶俑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从考古出土实物看,秦汉的陶俑体量、面部刻画等方面都明显有着较大的差异。”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科技保护部主任李库说,“这是由于秦汉两个王朝的统治者有着不同的文化观念。秦王朝的统治者是北方本地人,深受传统秦文化以‘大’为美观念的影响;汉朝的统治者来自南方楚地,在很多方面保持了楚地追求神秘、浪漫的特质。这决定了汉代陶俑制作没有注重体型上的大,而是更加注重追求气韵生动。”

  从制作工艺看,汉阳陵陶人俑主要分为塑衣式陶俑和着衣式陶俑两类,着衣式陶俑与塑衣式陶俑相比,文物缺失部分较多,身上和头上的服饰冠帽等有机材质几乎朽化无存,表现陶俑拱手、持物、骑马、舞蹈、奏乐等姿势和动作的木质臂膀也消失殆尽,只剩下陶质的裸体身躯,故被称为“裸体俑”。

  相关研究认为,汉阳陵“裸体俑”是西汉皇室随葬级别较高的一类陪葬品。着衣式陶俑的制作工艺其实更加复杂、精致,除了使用陶土制作人俑主体躯干并涂施有红色、黑色、白色等颜料之外,还使用有机质材料作为服饰和俑体构件,使人俑形象更加栩栩如生。

  交叉学科研究

  自汉阳陵考古发掘后,相关文物保护专家和学者已经对着衣式陶俑的材质、制作工艺和保护开展过很多分析和研究。然而,汉阳陵着衣式陶俑身上是否确实穿着有纺织品服饰、是否身披铠甲及其具体材质等一系列问题,还没有确切的答案。

  李库介绍:“汉阳陵发掘时间较早,许多着衣式陶俑的放置环境、展陈环境都发生了许多变化,导致其表面的物质与刚出土时大相径庭。因此,我们最终选择库房里没有遭到污染的着衣式陶俑样本进行取样。”

  随着研究理论和方法的不断进步,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很多技术手段都被应用到科技考古和文物科技保护当中,并发挥出重要作用。“我们与中国丝绸博物馆(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西北大学生命科学院联合进行了基于微痕检测的汉阳陵着衣式陶俑服饰研究。”李库介绍,“在合作过程中,我们利用酶联免疫技术对汉阳陵着衣式陶俑所着衣物服饰进行了检测分析,初步判断织物材质包含蚕丝成分,铠甲材质为牛皮。通过与同时期同区域陶俑的对比分析,我们对汉阳陵着衣式武士俑的服饰形制结构进行了推测性研究。”

  在合作过程中,为避免单一学科技术的不足,研究人员进行多学科交叉、多学科探索,除了上述所提技术外,还使用了光谱分析、稳定同位素分析、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可培养微生物分析等技术。研究人员以不同的方法证明了着衣式陶俑身上原来有衣物。此外,着衣式陶俑原来是有胳膊的,陶俑的身子和胳膊是用木头连接的,所以有很多碳元素残留。

  李库介绍,此次研究对汉阳陵出土着衣式陶俑表面残留物质开展表面显微观察、微量提取、检测和分析,结合现代生物科学理论与方法提取更加全面和准确的微观文物信息,从而帮助考古工作者更为确切和详细地掌握汉阳陵着衣式陶俑的制作工艺,以期为复原汉代服饰提供重要科学数据支撑。

  推测服饰形制

  李库介绍,通过对若干件不同类型的汉阳陵着衣式陶俑文物样本的显微形貌观察、微生物学与生物学采样分析检测,研究人员发现,不仅不同类型陶俑的服装材质有差异,而且同一类型陶俑不同部位所穿戴的服饰材质亦有差别。陶俑的服饰和“臂膀”经过两千多年地下环境埋藏后,仅残留了极微量的遗迹,只有裸露的陶质躯干基本保存了较原始的样貌。

  在汉阳陵的各类着衣式陶俑中,着衣式武士俑是最具代表性且数量最多的一类。因此,此项研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依据项目实验检测数据结果,着重对汉阳陵着衣式武士俑的服饰材质和形制,从服饰主体和相关配饰入手进行了推测。

  铠甲武士俑的服饰形制最为复杂、精致。它们的战袍最外层是牛皮质铠甲,铠甲比战袍略短一些,款式因陶俑所代表的军士身份不同有所差异。有的武士俑铠甲的肩部还有披膊,有的腰部有小贝壳串饰物,有的武士俑还有佩剑。武士俑腿部斜向缠绕着用来固定宽大裤腿、具有良好延展性的行藤,行藤为涂施了红色朱砂颜料的平纹丝织物。武士俑额头处先系扎涂施了红色朱砂颜料的丝质陌额,用来固定头发,再用麻质的武弁把头顶部、后部和左右两侧包住,系于下颌处,初步推测,这些武弁织物上可能还涂有漆。(陕西日报记者 赵茁轶 实习生 赵含玥)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