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助力文化“出圈” 跨界效应为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开辟新路径
2024-06-20 09:49:58来源:西安新闻网编辑:吴明玲责编:高岗

  点开“数字展厅”,即可浏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清图像;通过“大唐链”区块链服务网络,可一键实现艺术品交易……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人机互动、跨越时空、虚实相融的数字文化新场景,正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

数字赋能助力文化“出圈” 跨界效应为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开辟新路径

西安永宁数字文旅基地借助微缩建模技术,巧妙地将文化遗产、篆刻艺术与3D打印技术相结合设计出的“智慧公交卡”。

  科技助力  

  提供数字文创产品体验新方式

  “滴!”伴随清脆的刷卡声,一位身穿汉服的乘客用挂在腰间“玉佩”刷卡乘坐公交车,引起车内乘客的注意。“这个玉佩公交卡太漂亮了!”从河北来西安旅游的乘客陈女士告诉记者:“挂在腰间,既可与汉服搭,刷卡取用方便。用玉佩乘车,既有趣又有仪式感,感觉非常好。”

  据了解,陈女士挂在腰间的“玉佩”是一种全新的文创类全国智慧交通卡。据玉佩的设计方——西安永宁数字文旅基地理事长李丑介绍,此款公交卡通过微缩建模技术巧妙地将文化遗产、篆刻艺术与3D打印技术相结合,兼具交通支付功能和文化传播效能。此款智慧型公交卡共有三大系列、十余种类,其中以西安博物院珍藏的唐三彩腾空马少年为故事主角的“长安寻龙印”系列作品最受欢迎。

  据介绍,“寻龙印”系列不仅结合了中国传统“玉”文化,还运用数字化、可视化技术,赋能文创产品科技属性,让文创产品拥“电子芯”,一经推出便火爆全网。因其可在全国200多个城市的公共交通领域使用,让游客在感受文物之美的同时,也让每一次刷卡更具年代感和仪式感。

  “数字文创是当下市场认可度较高的一种博物馆文创产品,让馆藏文物突破藏品时间、空间、展示形式的局限,拉近了传统文化和社会公众之间距离。”李丑说,进入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这个赛道后,公司已先后与高陵区文化馆推出了运用VR模拟场景技术搭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展厅”;运用数字化存储、全息数字互动等技术创造的立体3D互动装置,实现“让文物活起来”。作为第一批陕西省文化产业示范单位,近年来,他们积极配合国家文化数字化建设成效显著。其成立的永宁国际数字文化创新中心,已获评西安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用科技赋能文创,我们通过将文创元素‘数字化’,二次转化设计后形成新的数字文创,既为数字化发展开辟了新思路,又为用户带来更多更好的文化消费新体验。”李丑说。

数字赋能助力文化“出圈” 跨界效应为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开辟新路径

在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总结交流会上,大唐西市集团“区块链+版权”创新应用试点项目获评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项目“区块链+版权”特色领域优秀项目。

  数字赋能

  实现艺术品交易全过程数字化

  在数字化时代,作为一种全新的去中心化基础架构和分布式计算范式,区块链技术已经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开始应用,比较成熟的应用集中在版权保护领域。

  今年1月28日,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总结交流会上,大唐西市集团“区块链+版权”创新应用试点项目,获评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项目“区块链+版权”特色领域优秀项目,并成为该领域唯一获此殊荣的民营文化企业。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大唐西市集团信息部部长陈亮说:“‘大唐链’是他们基于国家信息中心主导的区块链服务网络,运用先进的多链技术和跨链技术,建设面向数字资产登记、溯源、交易和保护的开放联盟链,共识节点分布在北京、宁夏、陕西、海南、福建等地区。”

  以区块链跨链、隐私计算及大数据分析技术为核心,“大唐链”已先后协助完成大唐西市博物馆文物衍生文化艺术品的登记及销售,为海南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提供技术底座,为挂牌艺术品提供产权登记、交易溯源等服务。截至目前,“大唐链”用户数已超过24万,登记信息超过900种、总数量超过480万条,交易数超过660万件,创造了以交易带动版权登记保护的新路径。

  “基于‘大唐链’,我们还衍生开发了数字化的产权登记、版权登记、电商、数字资管等软件平台,构建起完整的数字版权生态体系。”陈亮说,除此之外,他们通过将大语言模型,数字人,AIGC等新技术与现有成果实现深度融合,为文化产业提供更高效、更优质的数字化服务,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让艺术品也“活”了起来。

数字赋能助力文化“出圈” 跨界效应为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开辟新路径

2024年第七届“玉猴奖”颁奖典礼现场,《药谷奇遇记》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县级城市IP入选。

  多元探索  

  开辟传统文化数字传播新路径

  “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一部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收获好评无数,再度点燃“唐诗热”。这得益于西安土生土长的一个唐诗文创明星IP——“唐潮诗仁”。

  “我们公司创作的‘唐潮诗仁’动漫IP,有机融合了‘元宇宙’的概念,以仙鹤原型创作出唐代35位诗人形象,讲述诗人的唐诗故事和鲜为人知的个人经历,深受青少年受众喜爱。”陕西呦呦鹿鸣创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刘德琳说,随着国潮动漫产业的壮大,他们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托宜君县中医药产业又创造出中医药国潮文化城市IP《药谷奇遇记》,并入选2024年第七届“玉猴奖”。依靠此IP项目,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6%。

  从国潮发展初期到如今市场火热,陕西呦呦鹿鸣创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文创产品已销往全国,开发的“甚是青铜”“一日长安”等传统文化特色IP吸引了大批年轻消费者。这背后,让丰富的文化资源“活”起来,让文化数字化是重要路径。

  “除了挖掘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把文化的价值通过技术化手段传播出去。”刘德琳说,当下,受年轻人追捧的数字藏品,既能让消费者在收藏中近距离触达传统文化,又能创造出新的商业化增量,有助于进一步激发文创市场的创新活力。下一步,他们将深度结合数字资产的构建方式,通过应用数字资产保险的方式,提升有效保护,通过将AI科技应用在对IP的前期构建上,进一步提升创作效率。

  为深入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他们将在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动画、文化数据资源处理与存储服务等多个领域积极探索,力争为年轻一代提供更加丰富和多元的文化体验,让文化传承更加生动、有趣。

  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如何实现数字文化产业“破圈”发展?靠什么玩转“数字”前沿?除了推陈出新的技术应用,也离不开好政策的扶持。为推动数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3月22日,碑林区政府率先召开了数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对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的企业给予最高3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入选省文化产业“十百千”工程领军型文旅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大力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数字文化企业;鼓励本土化、原创性电影、电视、动漫、短视频创作生产,从培育市场主体到强化人才引育,全面赋能碑林区数字化转型。

  数字赋能,文化“出圈”。在西安,一大批文化企业正积极主动拥抱“数字技术”,延续文化产业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发展态势。“数字+文化”产生的跨界效应,已为西安市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注入了新活力。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闫鑫 图/受访单位提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