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区发展动能强劲 高新区供图
连日来,本报刊发的“工信部公布2024年国家高新区评价结果——西安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第五”这一消息备受社会关注。
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进入全国前五的国家高新区,地处内陆,不沿海、不沿江的西安高新区,为何能够从178家国家高新区中脱颖而出,与中关村科技园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共同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主导产业齐头并进
大企业规模跃升中小企业活力充沛
前不久,西安高新区传来好消息,西安比亚迪汽车全年产量实现新突破——截至12月13日,比亚迪西安工业园已完成年产百万辆目标,全年产量首次突破100万辆,彰显西安汽车产业的强劲实力。
记者注意到,工业总产值排名是工信部本次公布的6个单项评价“子榜单”之一,西安高新区位列全国第六。名列前茅的背后,是西安高新区产业实力的大幅跃升。
近年来,西安高新区坚持实体经济立区、先进制造业强区,围绕“55611”现代产业体系,持续强链、补链、延链,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面貌日新月异。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出现的变化尤为明显。
从2021年起,西安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爆发期,汽车年产量在30万辆的基础上连续突破60万辆、90万辆大关,今年的产量已经超过100万辆。与此同时,汽车产业产值连年攀升。短短数年时间,西安高新区一跃成为我国汽车产业格局的重要一极、全球重要的新能源整车生产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崛起的同时,西安高新区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5大优势主导产业齐头并进,19条产业链快速延伸,“55611”现代产业体系壮大成势,光电子、新能源汽车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亮点频现,制造业千亿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形成了大企业规模跃升、中小企业活力充沛的发展态势。
科创活力持续迸发
“六个赋能”助力重大成果不断涌现
在工信部本次公布的6个单项评价“子榜单”中,西安高新区人均技术合同成交额排名仅次于中关村科技园区,位列全国第二——这是西安高新区在本次评价中尤为亮眼的成绩,彰显了这片沃土上持续迸发的科创活力。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西安高新区在技术、人才、平台等方面实施“六个赋能”,让科技创新力量显著增强,创新活力持续迸发,重大成果不断涌现,特别是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硕果累累,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时光回溯到两年前,西安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双中心”),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成为“双中心”核心承载区。
西安高新区坚持紧抓“双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机遇,以“科创高新”为引领,千方百计抓创新、全力以赴促创新,提速发力、久久为功,推进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创新生态高质构建、创新成果高效转化。
在此过程中,先进阿秒激光设施、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等大科学装置快速布局,超快光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落地,空天动力陕西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持续发力,构筑并完善多元创新平台体系……西安高新区“双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成果丰硕,原始创新策源能力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能力不断提升。
构建一流营商环境
累计登记市场主体约24万户
就在几天前,西安高新区举行2024年下半年重点项目集中竣工投产活动,总投资335.22亿元的23个项目竣工投产,涉及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社会事业等多个领域。
记者注意到,上述竣工投产项目中,产业类项目共10个,总投资约169.5亿元,投资额占比超过一半,全部达产后预计释放产能204亿元,将有力推动优势产业聚链成群、蓬勃发展。
近年来,西安高新区始终以企业满意度为标尺,聚焦企业发展难点、痛点、堵点,精准把脉,逆向倒推、深挖根源、综合施策,全力做到“知企所难、排企所忧、解企所惑”,努力构建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
比亚迪多次追加投资,韩国荣达半导体项目落地,法国埃顿连投两期项目……事实证明,企业以实际行动对西安高新区的营商环境给予了高度认可。
记者了解到,西安高新区严格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探索推出开办运输企业、建设项目开工、放射诊疗许可、危险化学品经营等“一件事”主题,有效促进平台之间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
在优质营商环境的助力下,截至目前,西安高新区已累计登记市场主体约24万户,产业带动力持续增强。在工信部本次公布的6个单项评价“子榜单”中,西安高新区在优质企业数排名、营商环境排名相关名单中,均位列全国第六。
经济实力稳步提升、科创活力持续迸发、城乡面貌显著改善、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如今的西安高新区正加速前行,进一步坚定信心、凝聚合力,以“四个高新”为笔,绘就高质量发展“奋进图”,让更多发展成果转化为可感可及的美好体验,阔步迈向产业蓬勃、城市秀美、生活美好的未来!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杨耀青 城端传播工作室 刘晓倩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